,重生之天下 !
托這次要舉行大典福,寧云晉終于找到了游覽故宮感覺。重生回來之后他就有些后悔,當年不應該嫌棄故宮游客太多,只去玩過一次。
去過故宮游玩人都知道,通常都是從天\安\門進入,然后沿著中軸線進行游覽,其中第一個等候點就是大家耳熟能詳午門——故宮售票處就這里。若是游客自然可以正大光明從中間門洞進,但是皇權社會平時能從那里出入實際上只有皇帝。
若是午門排隊時間夠長,細心游客便會發現,從正面看午門雖然只有三個門洞,但是實際上東西城臺還有兩個掖門,這兩個門平日里只有舉行大典時候才會打開。
寧云晉跟著文武百官從左掖門走,穿過幽深門洞,便能看到太和門,接著印入眼簾就是滿是白玉欄桿和雕龍望柱太和殿廣場,廣場頭那金碧輝煌宮殿就是宮城中雄偉建筑太和殿。
若是現代自然到處都是拍照留戀游客,就連那對銅獅也不會被放過,那樣吵吵嚷嚷氛圍里除了覺得宮殿恢弘雄偉,絕對讓人感覺不到半分對皇權畏懼。
但是這種文武百官、公卿貴族無不肅穆而立時候,寧云晉跟隨著鴻臚寺官兒唱奏行事,一拜三叩、分班站立,看著周圍貢生們激動得五體投地,甚至有澎湃得淚流滿面,那種對至高無上皇權畏懼與崇拜讓他也越發沉靜下來。
寧云晉理解這些人激動,因為他曾經也是這樣氣氛中滋生出了不臣之心。但是如今他卻深深地忌憚起來,就像爺爺與父親教導那樣,這皇權至上卻又不是亂世社會,失了畏懼之心只不過是讓自己萬劫不復罷了,他再一次暗暗地警告自己,即使文禛如今待自己有多另眼相看,也不能忘記了那人畢竟是皇帝!
像寧云晉他們這些貢生們已經站了廣場末尾位置,根本看不到殿內情況,只能跪外面等待典禮結束。好不容易鼓樂再次響起,寧云晉看到自家曾外祖父微微顫顫地走出了太和殿,展開了一份精美黃冊,宣讀道,“諸位貢生聽宣!”
即使廣場上安靜得只有眾人呼吸聲,左師衡那細小聲音也根本傳不了廣場,不過早有太監分位置站好,逐層傳話,很寧云晉他們這些站尾巴上人也都聽到了左師衡話,頓時精神一振。
“……今天授十九年殿試結束,由陛下策試天下貢生,欽賜一甲進士及第三名……”他說話聲音很慢,說一句便會停一會,等聲音層層疊疊地傳送出去,顯然已經深諳宣旨之道。
“……其中殿試一甲第一名……”念到這里他頓了頗長時間,先是自豪遙望了一眼貢生方向——雖然連芝麻大小點都看不清,又得意地望了一眼周圍鴉雀無聲地同僚們,這才清了清嗓子大聲道,“寧云晉!”
雖然寧云晉早就胸有成竹,但是考試變數太多,直到這一刻他心才落地,露出了滿意微笑。
“宣一甲第一名貢生寧云晉覲見!”
太監們傳唱間一時間整個廣場上都只回蕩著一個聲音,徐不用與孫本善激動地拍著寧云晉,小聲道,“恭喜云晉,可別再愣著了,趕上去!”
寧云晉站起身看到來接引自己居然是黃錦,連忙對其一拱手,小聲道,“小子不清楚規矩,還望黃總管教我!”
“就算成了狀元郎,也不用跟咱家如此客氣吧!”黃錦笑了笑道,“跟咱家進殿去謝恩?!?br/>
此時左師衡宣旨還沒結束,所有人都還跪著,當他跟黃錦身后太和殿前階梯走去時,寧云晉望著那黑壓壓人頭,他心中升起了一股異樣與茫然。他知道從自己踏出第一步開始,就意味著將步入官場,自己抱負與理想將會和文禛榮寵信賴關聯一起,若是做不到將自己喜怒掩藏,不如直接歸去。
當踏上階梯時候,寧云晉步履開始沉穩起來,臉上則帶著一絲堅定微笑,從容地百官注視下走進了太和殿中。
黃錦將他直接帶到了大殿中央,聲如蚊吶地叮囑,“叩拜謝恩。”
寧云晉連忙跟著他指示,等他唱禮中三拜九叩謝完恩后,黃錦糾結地望了一眼正三品方向,后還是將他領到了左班正六品位置。
要說黃錦糾結也不是沒有道理,實是寧云晉這個科狀元實太過特殊。一般而言狀元郎品級就是正六品,可是寧云晉不但是連中三元,而且身上有著一品輕車都尉爵位,著實不好安排他。
寧云晉知道若是這樣百官云集時候,將他這么一個小孩子往正三品領,實太過扎眼,他隱晦地對著黃錦一拱手,謝過對方維護之意。
宣旨是對著殿外,所以殿中人都還站立著,寧云晉對周圍擺設沒一點興趣,只是眼觀鼻鼻觀心垂著眼角露出一抹淡然微笑。
他沒有好奇心,并不代表別人對他沒興趣,實際上包括文禛內都用一種圍觀珍惜保護動物眼神打量著寧云晉。
畢竟他不是正大光明為歐侯服喪,像殿試這樣場合實不好穿著一身素服。寧家人對他實是太過重視,也都期盼著他真能夠拿到狀元,為了讓他上朝時顯得不寒酸,一清早就開始繞著他打扮。
寧云晉身上穿著一套白底深藍色邊廣袖袍,上面繡著一副雪景中青松迎日圖,衣服右半部分用絲線繡出了蒼勁青松,這圖勾勒得栩栩如生,一根根從積雪中露出松針青翠可見,他左胸心口位置則是一輪紅日從雪山后冉冉升起,這衣服不但寓意好,當他用軍姿般姿勢站立時,是與那青松相互輝映起來。
這身衣服是老太太特地請人從江南定做來,三四個頂級繡工從去年鄉試之后就開始輪流繡,這才前些天完成并運送到京城,可見這衣服之難得。
平日里寧云晉大多都是扎緇撮,這種簡單布冠勉強只能扎緊頭發而已,這樣正式場合實不太好用!要知道古人可是非常講究頭飾,即使是男子也都非常寶貝自己頭發,束發戴冠甚至還有簪花,若是大場合頭上光禿禿沒一點裝飾或者是披頭散發都是會被人鄙夷。
可是寧云晉年齡即使是按照虛歲來算也才十四而已,不但遠沒到弱冠之年,就連十五束發都做不到,如果按照正常習俗他要么只能選擇披發,要么只能選擇哪吒發型,這兩種他自然都十分嫌棄。
后還是寧陶煦拍板,直接讓他帶發箍。男子頭上帶箍是商周之前習俗,現一般只有宗廟祭司才會這樣裝扮,但這也算是一種比較流行發型,不會顯得突兀。
于是夕顏用巧手將寧云晉額前發都收攏,左右各編一個小辮然后腦后匯聚成一股辮至發尾,再發辮交匯處用碧玉環點綴,再發尾又綁了一串細碎綠玉墜子。他額前則帶著一個二指寬青銅嵌紅藍綠三色寶石發箍——這是寧陶煦珍藏,貨真價實夏朝古董。
寧云晉身形本就比同齡人偏高,這種古樸發型是讓他顯得飄逸靈動,仿佛是從古畫中走出來美少年!
當他走動或者行禮時身上環佩便發出輕輕地脆響,但是那聲音格外清脆悠然,如同被無意間譜成了樂曲一般。
這樣出色打扮與寧云晉那本就冠絕京城容貌相互輝映,自然是格外搶眼,幾乎讓所有人視線都離不開他,無論是欣賞贊嘆又或是羨慕嫉妒恨,都不得不贊嘆一聲這人簡直是老天爺寵兒——才華、相貌、能力樣樣出眾,這樣人居然真存!
雖然寧云晉原本京城就因為聞香居、報社等事情非常出名,但是那都好像是“同事朋友兒子”或者“我知道一個人”這樣隔了一層熟悉,直到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走入文武百官視線,所有人都有種聞名不如見面感嘆。
直到宣讀第二名徐不用覲見時寧云晉才感覺落自己身上視線少了一些,但是還有一道扎人落身上,讓他想忽視都不行。他只得抬起頭迎向那道視線,結果卻與文禛視線正好相碰。
發現文禛正笑吟吟地望著自己,寧云晉一陣惡寒,趁著徐不用進殿磕頭時候,連忙別開眼扭頭望過去。
接著被宣便是第三名,是個叫胡睿人,等到那人手腳僵直,夢游般帶著興奮地表情被帶入大殿時候,寧云晉傻了,這真是不想什么來什么,那個少年居然是今科探花!
寧云晉得了狀元好心情頓時陰郁了幾分,如今他只能盼著這人不會是個多嘴。
好不容易熬到三榜進士謝恩完畢,結束了這次大典,文禛乘輿還宮。殿中百官們這才紛紛松下來,圍著考生們道賀。
當然,今天為風光人自然是寧云晉,因為他不但是科狀元,而且還是連中三元,是打破了兩朝年輕奪魁記錄,十四歲不到狀元,擱上下三百年間來都是頭一份!
消息靈通人是明白這位寧二公子皇上心里分量不輕,如今步上仕途,鐵定是官運亨通,再加上寧家自身背景,無論是誰都要高看他幾分,因此寧云晉幾乎是其他進士們各種羨慕嫉妒恨眼光中被人包圍了。
有些擠不進那個圈子或者自持身份人,甚至開始曲線救國去找寧陶煦和寧敬賢道賀了,贊不了小,與老打好交道豈不是好,還有心思活絡已經開始打著小算盤,寧家小二似乎還沒定親呢!
作者有話要說:話說,古代人真心不流行披頭散發,電視劇略坑爹,除了道士、乞丐之類都是要扎頭發,越是地位高,頭發越弄得華麗,不過扎好了披發真心好看,美死了~
下章:小二游街。古有看殺衛玠,今有小二冠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