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無論古今,清明都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日子,平安王要攜世子回京祭祀,洪先生也就放了假,幾人送了世子上路,才各自回了家中.
洪先生平常的課業頗重,這一次倒是令幾個孩子松散松散的好機會,不止皇族,蕙畹家也要準備著去上墳.
張家的墳塋地在張家村的村西頭,聽爹爹說,張家的祖墳原不在這里的,現在的,是三代前遷過來的,不管怎樣,這次也算是首次衣錦還鄉了。
雖說離開的時間不長,但劉氏和張云卿對這次回鄉都很在意,張云卿看了眼博文博武躍躍欲試的樣子,露出一個笑意,開口對妻子道:
“我們提前一天回去,我也陪著你去岳母家走走”
劉氏高興起來,這一離開張家村,離得繞河村便遠了,除了在平安城開了買賣的三哥,劉氏有個把月,沒看見老太太了,畢竟想念些。
劉三哥在平安城西開了一家油坊,因有劉氏入股,開的很有模樣,雖說剛開沒多久,先前有幾個府里的大客戶,倒也不會賠了去,但畢竟在城里根基淺,拖家帶口的尚不行,只劉三哥一人借住在蕙畹家里,這次順道一起回去了。
清明節前一天,蕙畹一家早早收拾妥當,自家里有一輛馬車,又去車行雇了幾輛,蕙畹仍和爹娘坐在前面的車里,劉三哥和車把式坐在車轅上,小叔博文博武坐在后面,最后的幾輛車里,是吳貴并幾個跟去伺候的小廝和使喚的婆子,擠在一起,也是浩浩蕩蕩的一隊人。
蕙畹也暫時恢復了女孩的裝扮,因是清明,穿的很素凈,不過蕙畹反倒喜歡,她向來對大紅配大綠,非常反感,起先因都是劉氏做主給她縫制衣裳,她的意見,通常被忽略,不過,以后自己大了些,應該會多少尊重些她的意愿了吧。
蕙畹看著娘親的肚子發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竟如吹氣的一般,鼓了起來,他們舉家遷進平安城的時候,還不大明顯,現在,卻已經如扣了一口小鍋在肚子上,蕙畹好奇的伸手摸了摸,劉氏笑道:
“畹兒希望是弟弟還是妹妹”
蕙畹抬起頭堅定的道:
“希望是妹妹,可以和我作伴”
現代的時候,她們這一代人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孤單,她很羨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如今雖有博文博武,可如果有一個小妹妹,跟在她身后,甜甜的叫他姐姐,感覺應該不錯。張云卿也點點頭:
“我也希望是個女兒,也許會和咱們家畹兒一樣聰明呢”
劉氏看了蕙畹和丈夫一眼笑了。蕙畹掀起車簾向外望去,已經出了平安城,太陽還沒完全升起來,掛在天邊,紅紅的一團,如一個大大的鴨蛋黃.
官道上已經有了許多來往的行人,有挑著擔子的,有徒步而行的,還有馱著東西的驢車,遠處,可見交錯的阡陌小路和清晨淡淡的薄霧,以及隱在其后的樹林,也有像他們這樣,拖家帶口的人家
接近正午的時候,遠遠望見了張家村,村口仿佛有一大推人在,到了近前,才看清楚,都是村子里的鄰居們,帶頭的,是給張家看房子的青山一家.
吳貴帶著幾個小廝上前,伺候張云卿夫妻下了馬車,蕙畹被一直坐在車轅上的劉三哥抱了下來,青山家的忙上前和劉氏寒暄:
“吳管家前幾日就遣了人來收拾屋子,說你們今兒回家,我們早就盼著了,果真就到了”
劉氏道:
“青山嫂子費心了”
青山家的笑道: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如今張老爺當了官,我家也跟著體面呢,走吧,進院子瞅瞅去,瞧瞧和你們走時,可一樣不”
博文博武率先沖了過去,張云卿扶著劉氏,云昊牽著蕙畹走了進去。劉三哥在后面和吳貴指揮著小廝們,把帶來的東西和禮物,搬到里面去。
吳貴是個精明人,得了張云卿要回來上墳的信兒,早早的就遣了兩個小廝,過來提前收拾了,并給左鄰右舍捎了口信,勢必要讓張云卿覺得風光了才好。這才有了鄉親們在村口迎接他們。
兩個院子比他們走時要整齊些。蕙畹進了院門,就看到博文博武,圍著院子里的桃樹來回轉悠,看到蕙畹進來,博武大喊:
“畹兒快來,你瞧咱家的桃樹,比世子院子里的那兩棵長的還好些,是不是”
蕙畹走過來端詳片刻,滿枝的桃花燦若朝霞,明麗非常,比楊紫安院里,修剪十分整齊的桃樹,倒另有一番虬枝風骨,遂點點頭:
“相比之下,這棵勝在天然上面”
張云卿命吳貴把給鄰居們準備的禮物,都各自分發下去,鄉親們說了些場面的寒暄話,也就都散去了。張云卿這才扶著劉氏進了堂屋落座,劉氏打量了一下四周,雖然沒有平安城里的院子體面,但是處處透著親切。
一時收拾妥當,就到了吃飯的時辰,吳貴命跟來的兩個婆子,去燒火做飯,有帶來的食材等物,倒也簡單,不湊手的,去隔壁借來也容易。
飯畢,劉三哥辭了妹夫一家,自己駕著馬車回繞河村去了。孕婦本就容易累,又加上舟車勞頓,劉氏遂有些撐不住,躺下睡了。
蕙畹卻不困,只在小叔的屋子里,和博文博武擺弄那些帶來的孔明鎖,這其實相當于古代的魔方,是宗民找人弄來的,剛弄到手沒幾天,包括世子在內,都還著迷的很。
蕙畹也得了一個,不過放在平安城的家里沒帶來,這個是博武帶過來的,博武在博文的指揮下,拼了半天,也沒拼出個所以然來,卻興致不減。
過了會兒,張云卿走進來,坐在炕上對看書的云昊道:
“張老太爺前兒和我說,要給你保一門好親事呢”
張云昊放下手里的書:
“想我尚未立業,何以成家”
蕙畹和博文博武聽了,也不再鼓搗那孔明鎖,只湊過來聽,云昊看見侄子侄女湊過來,不免有些抹不開,張云卿卻道:
“這原是該你嫂子和你說的,可你嫂子近日身子有些重,故我先來給你透個風,有道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如今也不小了,原是早給議親的,現如今都有些晚了,再說,你已經是舉人,即使明天春闈不中,也沒什么的,反正你年紀小,可以多考幾年,早晚比我有出息些”
說著頓了一下,繼續道:
“我是想著,早給你尋一門好親事,不中倒也沒什么,若中了,到時也有個幫襯的關系,你看如何”
張云昊沉吟半刻詢道:
“但不知是哪家的女子”
張云卿笑了:
“如果成了,到真是門好親事,是知府大人家庶出的小姐”
蕙畹和博文博武一起啊了一聲,張云昊轉頭:
“怎么,你們認識”
博武搖搖頭:
“不認識”
博文道:
“他的弟弟劉言鵬就是和我們一起進學的同窗,倒是聽他說過幾次”
張云挑眉:
“哦!倒真忘了這一層,她弟弟說什么了?”
蕙畹道:
“劉言鵬說,他有個一個姐姐兩個妹妹,都是和他隔母的,妹妹還小,姐姐是個沒甚趣的,很少出門,終日里就是在家里做些女紅針線什么的”
張云卿笑了:
“劉公子畢竟還小,那里懂得,就是這樣的女子才好呢,云昊,我瞧著不錯,就是個庶出的,也沒什么”
張云昊有些猶豫:
“可人家畢竟是知府的閨秀,能瞧上咱家嗎”
張云卿道:
“張老太爺既敢保媒,就是個有準頭的,你放心吧,你若應了,等咱們回了平安城,我就去和老太爺商議”
張云昊瞥了眼手中的書,今日翻出了詩經來讀,正好讀到那首蒹葭,遂有些猶疑不定,蕙畹探頭看了看,他愣神瞧著的那頁書,眨眨眼悄悄湊近他耳邊道:
“不如等過了清明節,我們去問了劉言鵬,她姐姐什么時候出門,咱們偷偷去瞧瞧,瞧過了,小叔再決定如何”
張云昊俊臉微微發紅,伸手點點她的額頭道:
“就你這丫頭鬼點子多”
蕙畹見他同意了,心道這個熱鬧好玩,遂湊到爹爹前,把自己和小叔說的話說了,張云卿笑道:
“好!就依你,不過不要弄砸了,到時攪黃了你小叔的好親事,可就罪過了”
蕙畹拍著小胸脯道:
“爹爹放心,弄不砸的,不是還有劉言鵬嗎”
事情就這樣訂下了,第二天上了墳,又去了繞河村一趟。劉氏和自己親娘說了會兒體己話,蕙畹也去瞧了自己的干娘白仙姑,略停了一個中午,就直接回了平安城。
一回來,轉天就去張府尋宗民宗偉兄弟,把小叔的事情說了,五個人計量了一陣,決定直接到劉府找劉言鵬,五人做了馬車,浩浩蕩蕩的去了。
劉府在西城,蕙畹心里這個樂啊,這可是個難尋的好機會,一會兒出了劉府,再磨著他們,去西城的市集溜達溜達,她記得娘說過,三舅的油坊就在這里。蕙畹一路上打著如意小算盤,興奮非常。
劉府在西城最寬的一條大街上,府門雖比不上平安王府和張府,但也是頗為氣派,這幾個人還是頭一次來找劉言鵬,故宗民出面,正兒八經的遞上了拜帖。不一會兒功夫,劉言鵬就急忙忙的跑了出來,看到府門前的五個人,不禁笑道:
“倒是稀客,終日里在一處上學,哪里用的找遞帖子”
說著,吩咐后面像個管家的下人道:
“他們都是和我一起念書的同窗,以后來了,不用特意通報,直接迎他們進來就是了”
管家急忙點頭稱是,幾個人跟著劉言鵬進了劉府,從偏門穿過游廊,直接進了后院,蕙畹好奇的四下打量,雖不是鐘鳴鼎食之家,也非自家小門小戶能比的。
不禁有些奇怪,這劉知府怎會看上小叔了,難道是和現代的某些人一樣,押寶式的投資,真是令人費解。
劉言鵬住的地方,是一個獨立小院,當然和楊紫安的院子沒法比,甚至比不上宗民宗偉兄弟,但也異常精致,一溜的三間屋子,收拾的齊整清雅。
院子里有兩個青衣丫頭,正在澆花,看他們進來,微微一福,娉娉婷婷頗有幾分裊娜風姿。蕙畹不禁暗暗撇嘴,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小男生,屋里卻放了這么兩個漂亮的丫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還有楊紫安,更夸張,院子里竟然有大大小小十來個丫頭,就伺候他一個人,即便上廁所也要跟著兩個前去伺候,每當看到那種情景,蕙畹都會在腦子里,胡亂意淫一通,猜不透,不過是去個廁所,用的找這些人伺候嗎。
劉言鵬帶著他們進了右側的屋子,瞧布置,估計是他的書房,窗下一張軟榻,對面大大的書案,案頭文房四寶,井然有序。
“請坐,這里是我的書房”
劉言鵬笑著招呼幾人落座,兩個小丫頭端了茶上來,立在一邊伺候。蕙畹不禁皺眉,心道這件事,當著這兩個丫頭可是說不得的,遂掃了一眼兩個丫頭,劉言鵬會意,沖兩個丫頭揮揮手:
“小青、小藍、這里用不著你們伺候了,下去吧”
蕙畹一口茶噗就噴了出來,這名字起的太小白了吧,宗民坐在她一側,拿出自己的帕子遞給她:
“怎么這么不小心,敢是燙到了”
蕙畹搖搖頭:
“呃!沒什么,喝的急了些”
幾人人遂笑起來,劉言鵬直接道:
“說吧,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你們特特尋我來,定是有事了”
博武嘿嘿笑道:
“說起來也沒什么,就是想問問你姐的事情”
劉言鵬也是個機靈的,立即就想到了,盯著蕙畹道:
“說起來,咱們兩家快成親戚了呢,前幾日聽我爹說了”
蕙畹湊過來道:
“我們這次來,就是想問問,你姐姐什么日子會出門”
劉言鵬仔細想了想:
“我姐通常不出門的,除了初一十五,會陪著娘和二娘去臨濟寺上香,其他日子,都在家里”
蕙畹眼睛一亮:
“你會不會跟著去”
劉言鵬道:
“不上學的日子,有時候也會跟著”
宗偉插嘴道:
“臨濟寺,可是東城郊的那座和尚廟,祖母也常去那里燒香還愿的,我和哥哥跟著去過幾次,寺后有一大片桃花林,到了夏天的時候,結了滿樹鮮艷的桃子,比別處的甜很多”
劉言鵬點點頭:
“就是那兒”
蕙畹嘿嘿笑了,湊近他耳邊,低聲嘀咕了自己的主意,劉言鵬不禁笑了起來:
“你們幾個,這是要當那牽線的月老不成,提前相看一下,倒也也不錯,省的將來盲婚啞嫁”
說出的話,像個小大人似地,把其他人都逗笑了,計算著,還有十天就是十五了,估計到時候,世子尚回不來呢,因此,幾人仔細商議好了,到時一起去湊這個熱鬧。
出了劉府,蕙畹見時辰尚早,遂提議去西城的街市走走,幾人年齡本都不大,也都是愛玩的性子,聽了蕙畹的主意,俱都來了興致。
跟著的小廝沒法,只得帶著他們去了街市。到了街市口下車,放眼望去,真是好一片熱鬧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