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越發強大的朱英</br> 內帑和國庫,名義上雖都是屬于皇室,但實際上用處完全不同。</br> 在很多時候,戶部掌管的國庫會經常和皇帝爭奪歲入。</br> 在很多賦稅方面,文官和皇帝的爭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哪怕是朱元璋,在這方面也不能避免。</br> 內帑的錢財,皇帝自然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國庫的錢財,就必須和大臣們商量著來。</br> 雖然皇帝可以用強,但國庫這邊要用錢財的地方,委實是太多了。</br> 像是官軍傣祿、軍費開支、備荒賑災、光祿寺用鈔、修河、補造槽船、支給鹽商鈔及鑄造寶鈔等等。</br> 這些都是每年戶部的大頭支出。</br> 內帑這邊的項目也不少,如皇帝賞賜、內府買辦、修建宮殿皇陵、助織造及各地藩王俸祿等等,都是需要在內帑里支出的。</br> 若是內帑沒錢了,朱元璋就只能從國庫里調動部分過來,美其名曰借。</br> 大家都知道,這一借,當是有借無還。</br> 很多時候,因為財政的緊張,即便是朝堂的大臣們,俸祿也會延遲發放。</br> 朱元璋是個明白人,尤其是對于官吏。</br> 咱都苦了大半輩子了,現在當了皇帝,還能讓自己苦了?</br> 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庫還是內帑,其實都是很吃緊的,經歷過元末征伐的混亂,大明百待廢興,只能是修養生息,也不可能有太高的賦稅。</br> 所以對于沒怎么受戰亂影響,極為富裕的江南地區,才會有如此重的賦稅。</br> “大孫,你不會把咱的內帑,給虧沒了吧?”</br> 朱元璋心中沉思了一番,頗有些擔憂的說道。</br> 雖沒做過商人,但朱元璋也明白,買賣這行當,有虧有賺。</br> 指不定今年大賺,明年就大虧了。</br> 若是虧大了,就只能拉下臉皮,朝國庫里伸手了。</br> 朱英聞言,心中有些感嘆。</br> 至少在商業這塊,老爺子還是比較單純天真的,根本不像平常那般心狠手辣。</br> 于是便解釋道:“爺爺,你可知道為何有些商人,如此賺錢嘛,像是沈萬三,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就能賺數千萬兩白銀。”</br> “這些都是有路子的,其實不管是做什么行當,只要是通過官吏,就能謀取大量的錢財。”</br> 朱元璋問道:“這話是怎么說,難不成咱們得像那些奸商一般,去欺壓那些窮苦的老百姓嗎。”</br> 說到這里,朱元璋眉頭就皺了起來。</br> 這樣的法子可不行,這不是挖自己家的墻角嘛。</br> 朱英苦笑道:“孫兒怎會如此呢,當然是賺那些大戶人家的錢呀,窮苦百姓,能有什么賺的,刮地三尺,也就那點東西。”</br> “孫兒在西域的時候,主要合作的對象,都是各方勢力中的權貴,越是大的權貴,越是合作得深入,也就是他們的錢財才會多。”</br> “以咱們大明的體量來說,自然是錢財更加豐厚,在一邊賺取這些富人的錢財時,同時也給窮人一些好處。”</br> “比如可以多多開設官辦的學宮,書院,對年歲不大的小孩,進行啟蒙教育。”</br> “印刷普通的書籍,用以傳播大明文化。”m.</br> “修路,修橋,修繕房屋等等。”</br> “可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r> 朱元璋聞言,朗聲道:“好,好一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大孫這句話,咱相信往后大明的百姓們提起大孫,必定是大口稱贊。”</br> “在加上高產作物即將全國推廣開來,到時候大孫必然是一代明君。”</br> 朱元璋看著大孫的眼中,透露出光彩。</br> 哪個父親,哪個爺爺,不是望子,望孫成龍的。</br> 有時候看到自己后代的優秀,那種感覺,比自己都要來得更加的舒暢。</br> 這樣的體會,只有在為人父,為人爺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得到。</br> “爺爺過謙了,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對于這些事情頗有經驗,咱們內帑的皇家商會,在官面上定是暢通無阻的,有地方官府的支持,就不愁生意做不起來。”</br> “很多生意,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咱們不做,別人也會去做,這錢終歸有人去掙。”</br> “咱們自己把這生意做了,至少能夠保證百姓們的生活,有些奸商,惡意操作市價,謀取高額的利益,良心都黑透了,什么事都能干出來。”</br> “有了咱們商會帶頭,也能在這大明商道中,立起一個好的名聲,這般往后的商人行事,多少有些顧忌。”</br> 朱英緩緩的說道。</br> 在如今大明當代,搞什么民主那是自討苦吃,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工業化緩緩開啟后,是難以避免的。</br> 既然如此,這個最大的資本,為何不能自己來做。</br> 況且就現在來說,群英商會中這么多的商道精英,也不可能丟棄不是。</br> 目前大明的商業掣肘很多,對于經商者,往往也是看得極低,可是當工業化的時代來臨,這種情況就會隨著經濟發展,發生變化。</br> 這樣的變化,是士農工商也不能完全遏制的。</br> 錢財,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是無法避免的。</br> 文人嫌棄銅臭,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多少皇帝因為被這個思想所引導,而導致民生經濟低下。</br> 什么不與小民爭利,都是文官們弄出來忽悠的幌子。</br> 朱元璋點點頭,最后說道:“目前咱們大明的商稅,也就是這般模樣,不上不下的,前元不談,比起前宋,疆域都沒咱這般大,歲入卻高了那般多。”</br> “有關這方面的賦稅,律法,便就由大孫重新敲定,到時候咱也瞧瞧,沒啥問題,便就昭告天下,按新律行事。”</br> 也就是大孫了,只有朱英的話,朱元璋才會認真的去琢磨其中的可行性。</br> 若是哪個文臣,敢在朝廷中提出關于商稅的事情,哪怕是和朱英相同的意思,也免不了家中吃席。</br> 朱元璋的猜忌,多疑。</br> 你當是鬧著玩的呢,鬧著鬧著,就給你一家人整整齊齊了。</br> 有了老爺子的話,朱英更加干勁了。</br> 大明如今城市化的程度很低,多數的百姓,都是生活在城池之外,這其中的關鍵,自然是離不開田地這個重要因素。</br> 要想發展起城市化的道理,首先還是吃飽飯的問題。</br> 具體操作起來,也要兩三年的時間。</br> 不過朱英很有信心,五年之內,他要讓整個大明,恍然一新。</br> 離十月初一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br> 所有帶資格參與大閱兵的衛所,如今真就是鉚足了吃奶的力氣,沒日沒夜的訓練。</br> 很多衛所,并非是職業兵種,多是軍戶。</br> 像是京師城郊的衛所軍戶們,本身也離不開種田。</br> 現在這個時期,更是晚稻播種的時候,這顯然會很耽誤將士們的訓練。</br> 就在將士們擔憂訓練時間不夠的時候,朝貢這邊下了命令,通過工錢雇傭方式,大量百姓成為短工,代替將士們進行雙搶。</br> 讓衛所的將士們可以安心的進行訓練,且這些雇傭的工錢,都是從皇帝的內帑支出。</br> “陛下如此對咱們,爾等還有什么資格可以懶惰,還不好好訓練回報陛下恩典。”</br> “今日,若是有讓本將軍看到誰敢偷懶,便就逐出此次大閱兵的行列之中。”</br> “我可給你們說清楚,如今不知道多少人,就在爾等后面等著,他們就盼著你們,連這般簡單的操練都通過不了,然后來代替你的位置。”</br> “今日清晨,本將軍也得到了東宮傳來的令旨,說得復雜了,爾等也聽不明白,簡單點說,太孫殿下的意思是,若是這次表現得足夠優秀了。”</br> “往后爾等就可擺脫軍戶的身份,成為太孫殿下的親軍,再也不必去土里刨食。”</br> “且也無須有后顧之憂,等大伙年紀大了,提不到刀劍了,也別急著。大伙應當都是知道,現在咱們大明有個新辦的衙門,大明治安司。”</br> “這治安司,是遍布整個大明所有府縣,爾等年歲到了,卸甲無須歸田,便就直接去治安司,繼續任職。”</br> “若是能夠在軍中立下些許功勞,那可就不得了,到了地方縣城上,干個治安署的官職,吃著朝堂的俸祿,后半輩子無憂,豈不美哉?”</br> 訓話的將軍,沒有站在高臺上,而就是在將士們的隊列之中,扯著嗓子大聲喊道。</br> 聽到將軍的話,所有士卒的眼神,越發的明亮起來,那股子精氣神,真就是個個都精神抖擻,仿若有著使不完力氣。</br> 這等于就是說,不管是現在,還是后路,太孫殿下都已經安排好了。</br> 只管是往死里操練就行了。</br> 最為關鍵的是,這可不是畫餅,這是所有將士,都親眼見證的。</br> 最簡單莫過于軍中伙食的變化。</br> 往常時候,農忙種田,農閑操練,即便是京師衛所,也得是如此。</br> 操練時,也就一日兩餐,強度一般。</br> 現在呢,一日三餐不說,還頓頓有肉,飯食管飽。</br> 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兵卒鬧了笑話,貪心的吃多,給吃撐了。</br> 后來知道天天都有,這才沒敢往死里吃。</br> 而且這飯食,那味道,是讓所有將士們吃了一口就,就一輩子都難以忘記。</br> 怕是就連京師里的大酒樓,都沒這個味吧。</br> 這是士兵可以吃到的飯食?最初香氣飄蕩在整個衛所的時候,將士們都以為自己餓出幻覺了,只有當真正入口的時候,才知道如此美味,竟然會是往后的日常。</br> 這一幕幕,在所有隊列中的將士們腦海中浮現。</br> 下一刻,一名大嗓門兵卒,忍不住激動的心情,開口大聲吶喊:“陛下萬歲!太孫殿下萬歲!”</br> 剎那間的寧靜過后,整個衛所想起驚天動地的咆哮:“陛下萬歲!太孫殿下萬歲!”</br> 這樣的情況,只是某個衛所的縮影,幾乎所有的衛所,都是差不多的情況。</br> 秦淮河邊下流某處,</br> 樓船上,皮兒馬黑麻端著茶杯的手,忍不住一個哆嗦。</br> 剛才巨大的咆哮聲,給他嚇著了。</br> 下意識的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遠方,皮兒馬黑麻不由向對面的朱允炆問道:“允炆兇,大明的將士們操練,都是如此之瘋狂的嗎。”</br> 那股子精氣神,如同千軍萬馬,策起奔騰。</br> 像皮兒馬黑麻這種,從小在軍營里長大的,怎么能不熟悉。</br> 那絕對是一等一的精兵強將。</br> 可仔細聽取,這樣的聲音,卻不是一處傳來,似乎多處都有。</br> 而這里,不過是大明京師一角。</br> 朱允炆雖然對此也有些納悶,不過在皮兒馬黑麻面前,當然不能丟了大明的面子。</br> 面色淡然的說道:“馬黑兄想多了,這些都不過是我大明將士們的日常訓練罷了,大抵是十月初一的大閱兵在即,所以將士們最近練得勤快了些吧。”</br> 朱允炆神色平靜,心里可不平靜。</br> 從剛才的聲音傳來的地方,朱允炆知道,那里不過是京師眾多衛所中,并不起眼的一個。</br> 但剛才那股子氣質,好似就連宮內的禁衛,都難以比擬。</br> 稍稍思索,朱允炆就知道,這定是大哥的手段。</br> 對于大哥練兵,朱允炆真的是看不懂。</br> 自己也曾跟著訓練過,但大哥操練宮中禁衛們的時候,可是經常三四天都不見人影,平日里也就冒個頭,待不了半個時辰,人就不見了。</br> 可在軍中,那些將士們對于大哥的狂熱崇拜,是朱允炆這么久了,都沒有想通過的。</br> 現在看來,大哥在軍中被擁護的狂熱程度,已經不單單局限于玄甲衛,宮廷禁軍了。</br> 而是朝著整個大明的所有衛所輻射開來。</br> 想到這里,朱允炆的心中就微微嘆息,我大哥,終究是我大哥。</br> 聽著對面朱允炆淡然的語氣,好似司空見慣般,皮兒馬黑麻對于大明的軍隊,心中生出幾分忌憚。</br> 在來京師來,于皮兒馬黑麻心中,祖父的軍隊,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br> 就算是大明最強的精銳,在祖父大軍面前,也絕對無法抵抗。</br> 這是作為成吉思汗后裔的驕傲,蒙古人的騎兵,是整個天下最強的,即便是大明,也只能依托城池防守,不可能在平原上,和蒙古大軍對抗。</br> 可是現在,這個曾經堅定不移的想法,有些動搖了。</br> (本章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