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口中的別院,說是在郊外,實則里曄都也不算遠(yuǎn)。
不過想來也是,先不論他在太后跟前的得寵程度,光是他那二皇子的身份,就注定了他口中的別院是差不了的。
這不,姜寧安瞧著這院前有水后有靠山的別院,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她要多多賺些銀錢,說不定以后也能買下這樣的宅子來。
三兩步跳下馬車后,姜寧安并未直接入門,反而左手一舉充作扶手,朝著馬車內(nèi)喊道:“姐姐你小心些,這有個臺階,我扶著你下來。”
一開始回到曄都的時候,姜寧安還對這個同她相似的姐姐感到陌生,不過興許也是因為血脈里的那點相似,現(xiàn)下兩人倒也算熟絡(luò)了起來。
除了姜寧宜那太過謹(jǐn)慎的性子讓姜寧安覺得有些憋屈之外,旁的倒也沒什么。即便有時候會看到姐姐呆愣著出神的樣子,她也并未多問。
畢竟以后,她們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交心。
今日一早姜寧宜便說二皇子趙知峋是尊貴之身,她們應(yīng)邀前去做客不僅要備上厚禮,還得仔細(xì)梳洗打扮一番才是,沒得失了儀態(tài)丟了姜家的臉。
前半句姜寧安頗為贊同,所謂禮多人不怪,多備上些總是沒錯的。
但后面那一句……
姜寧安本想腹誹一句臉面這玩意兒又不是靠著那些外表的裝束才掙來的,若是照著這個說法,那青樓里那些日日扮得花枝招展富貴逼人的女子們,不該是最有臉面的嗎。
但她不敢說,這里可不是淮州,沒有會縱著她肆意任性的外祖父和外祖母。
這般胡亂想著,姜寧安不經(jīng)意間瞥見從院內(nèi)緩步走來一個女子。
那女子周身天青色衫裙,本是成熟穩(wěn)重的扮相,偏生步伐邁得輕快,單手輕捏著裙角免得被絆住了腳步,怎么看都是一副不倫不類的樣子。
“寧宜你來啦!”平陽郡主看著眼前兩張相似的臉,愈發(fā)靠近的腳步也因此頓了頓。
最后還是看見了姜寧宜腰間的玉佩,才認(rèn)清了哪個是她的好友。
自從姜寧宜姜寧安時常結(jié)伴出現(xiàn)之后,平陽郡主就有好幾次認(rèn)錯了人,時間久了她便想出了一個辦法——成王不擅政務(wù),但在書畫雕刻一事上算是得心應(yīng)手,家中放著不少她父親親手雕刻的玉佩,尋了個適合女子用的送給了姜寧宜。
既然是成王親賜,姜寧宜唯恐將其束之高閣會讓對方覺得被輕視,也就日日戴在了身邊。
對著姜寧宜做了個免禮的手勢之后,平陽郡主才扭扭捏捏地同姜寧安點頭示意。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平陽郡主也不知是怎的了,倏地變得扭捏了起來,說話聲音細(xì)若蚊鳴,“之前,是我說得不對。”
這句沒頭沒腦的話讓姜寧安一時沒反應(yīng)過來,過了一會兒才明白她這是在同自己道歉?
這還是那個眼高于頂?shù)钠疥柨ぶ鲉幔?br/>
許是被姜寧安的眼神看得渾身不自在,平陽郡主的目光有些閃躲,摸了摸鼻尖開始解釋道:“二哥哥同我細(xì)說過了,那日我確實不該說那種話。”
即便沒有說出口,但那市井里的污言碎語,不該是她這樣好人家的女兒掛在嘴邊的。
若是被旁人知道了,雖然礙于身份沒人敢說她一句搬弄是非,但總歸會給人留下個不好的印象。
她可不想,讓那人覺得自己是這種人。
平陽郡主的年紀(jì)同姜寧安相差無幾,那看著她口是心非的樣子,姜寧安驀地想起了在淮州的小表妹。
小表妹是姜寧安外祖父兄弟的孫女,剛是會說話的年紀(jì)。姜寧安同她也不熟,只是每年年末家中聚餐的時候會見上幾面。
那時候她總是喜歡逗著這個小表妹玩兒,主要是想看著小表妹饞著她手中的糕點嘴上卻像是在替她著想一般說著甜食吃多了會壞牙齒,裝模作樣的說著要替她分擔(dān)些憂愁。
那時候的小表妹眼珠子滴溜的轉(zhuǎn)著,同平陽郡主倒是有好幾分相似。
被姜寧安似笑非笑地看著,平陽郡主覺得有幾分羞赧,忙慌慌地開口,“你別得意,我只是一時的口不擇言。”
“說到底還是你使小聰明的錯,我那是替二哥哥和明澤哥哥抱不平。”
姜寧安敷衍地點了點頭,果然換來了平陽郡主氣惱地跺了跺腳。
“寧宜我們走,”平陽郡主挽過姜寧宜的手,頭也不回地往內(nèi)院走去。
走了兩步,像是還氣不過一般,靠在姜寧宜身邊刻意提高了嗓音,“還是寧宜這種溫婉的性子才好。”
姜寧安失笑,她估摸著,平陽郡主自己的性子也不算溫婉啊。
等她們踏進(jìn)內(nèi)院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她們竟是最后到的。
姜寧宜有些臉紅,似是覺得難為情,地對著趙知峋行了個禮,“小女子赴宴來遲,還請殿下恕罪。”
對于那些虛禮不在意的趙知峋擺了擺手,“姜四小姐不必介懷,本就是他們到得早了。”
李柏然嚷嚷著要宣王世子一群人比試,這才一早就叫上了阮明澤三人。而平陽郡主作為半個主人,又是失言之人,自然是該早早到的。
即便得了趙知峋的寬慰,但姜寧宜還是覺得有幾分不妥,不過再想說上幾句的打算卻因為趙知峋讓人安座的動作而作罷。
別院的廚子是從宮里出來的,做的自然都是貴人們才能吃到的膳食,許多人怕是見到不曾見識過。
但對于姜寧安這種比起果腹來講更在乎口舌之欲的人來說,宮里那些精確到用幾粒鹽才能讓貴人們的身體更康健的烹飪方式,她是敬謝不敏。
不可過多食辣,免得壞了腸胃;不可過多吃帶有氣味的食材,免得同人交談之時失了儀態(tài);不可重于調(diào)味,免得招致身體不適……
聽人說,宮里的膳房有著厚厚一本冊子,上面寫著一年四季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早上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上頓吃了什么下頓不能吃什么。
每每這種時候,姜寧安便會慶幸她和皇宮,隔著一道宮墻。
午膳結(jié)束之后,李柏然就吵著嚷著要進(jìn)后山。
“方才你說沒用早膳沒力氣,現(xiàn)在吃飽喝足了,總能同我大戰(zhàn)一場了吧?”
看他依舊轉(zhuǎn)著那把折扇,姜寧安不禁腹誹,這扇子莫非是金子做的不成,怎的天氣轉(zhuǎn)涼了還是這般的愛不釋手。
好奇他們之前到底是發(fā)生了何事才導(dǎo)致李柏然對宣王世子三人不依不饒,姜寧安在一旁輕聲問姜寧宜。
或許是覺得說別人的閑話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好讓妹妹在曄都里什么也不懂。明明隔著一段距離,姜寧宜還是選擇用手虛掩這同姜寧安解釋。
“李柏然的父親是御史大夫,統(tǒng)管所有的監(jiān)察院御史。而宣王平日里又喜好流連風(fēng)雅之地,日前惹了頓不小的官司,便被李大人告到了圣上那里。世子一行人便在書院里給李柏然使了絆子。”
姜寧宜用詞隱晦,但姜寧安還是聽明白了——宣王逛青樓被人舉報不檢點,作為兒子的就同御史大夫的兒子杠上了。
這宣王世子倒是有些小氣了,明明就是自己父親的不對,怎的還怪起了旁人來。那監(jiān)察院的御史們就是監(jiān)管百官之用,莫非還要讓人徇私枉法不成?
“那又管阮明澤何事?”姜寧安指了指報臂靠在一旁不知在想什么的阮明澤,開口問道。
就在這時候,也不知道平陽郡主是從哪竄出來的,接了姜寧安的話,“還不是因為李柏然處處都比不上明澤哥哥。”
那語氣,就差沒直接把不滿寫在了臉上。
“明面上看起來李柏然是同宣王世子有齟齬,可誰不知道明澤哥哥同宣王世子交好,他這是在變著法子的同明澤哥哥比試呢。”
怪不得,姜寧安總覺得李柏然對阮明澤有種敵意在,既然這樣的話……
阮明澤本不欲理睬李柏然,上次在馬場若不是被磨得沒了辦法,他才不想費力氣上場呢。
要知道,之前摔的那一跤,到現(xiàn)在還有些隱隱作痛呢。只是傷的地方隱秘,他也不好同人細(xì)說。
今日他可是早早地就跟那兩人打過招呼了,他才不想去山里跑上那么一跑,要去他們自己去。
“你又不去后山打獵,那你來干嘛?”鄭泰安覺得莫名其妙。
阮明澤被他一噎,心底閃過一絲心虛,還不等他想明白為何心虛,話已經(jīng)脫口而出了,“我想吃二皇子別院的膳食了。”
話音剛落,他便暗自咬舌后悔。
他祖母可是大長公主,旁人吃不到宮里的東西,他還能吃不到?這話說出去是個人都不會信。
不過好在,鄭泰安不是人,他是豬,他腦子里空蕩蕩的就好像是被他母親罰了月錢之后的荷包。
倒是宣王世子蘇恒楓,神色復(fù)雜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就好像是逮住了在外頭亂逛的父親一般。
看得阮明澤心中更是一陣顫意,忙不迭地佯裝咳嗽,用手掩著唇,眼神四處亂瞟落不到實處。
而這么一瞟,剛好就落在了那個近日來愈發(fā)熟悉的人身上。
似是想到了什么,她的臉上帶著三分笑,更多的是惡作劇開始前的得意,眼底的狡黠怎么也藏不住。
“好啊好啊,我也去!到時候我給你們當(dāng)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