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人是監察院御史黃秉直的夫人林氏。
要說這林氏,算得上是姜寧安少數認識的幾個曄都官家夫人了。
林氏乃是前戶部尚書之女,這林尚書算起來也算是給姜秉文指過路的名師了。當初姜秉文初入朝堂,林尚書也沒少幫過他。
照著這層關系,姜家同林家的關系當是極為親密的,可偏生在這林尚書的女兒林氏身上出了岔子。
彼時的姜秉文年輕氣盛,又生得一副好相貌,時常出入林家也不知何時起入了林氏的眼。
然那時候藺如之已然嫁入姜家,眼看著這場相思就要變成無疾而終的苦戀,誰料林氏在家中哭天搶地的吵鬧著甘愿為妾,只要能嫁入姜家。
氣得林尚書直言此女敗壞門風。
至于姜秉文,在聽聞林氏心意之后都不敢再去林尚書家述職,若非萬不得已恨不得見著尚書府的牌匾就繞路走。
本做著郎有情妾有意奈何相遇不逢時的少女懷春夢,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廂情愿的單相思,林氏一氣之下嫁給了當時還只是個二甲出身的進士黃秉直。
可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姜秉文、黃秉直,聯系起這段往事咂摸起這兩個名字來,總是別有一番意味。
更遑論遇見這等聚會之時,林氏總是會在這樣有意無意地說幾句似是而非的話來破壞氣氛。
久而久之,就連不常呆在曄都的姜寧安都聽說過這號人物了。
“寧安幼時身子不好,醫師說還是養在氣候宜人的地界比較好。”這是姜家一貫的說辭。
曄都的盛夏炎熱而冬季又時常讓人覺得濕冷,比起淮州來說確實不是個適合養病的地方。就連許多長居曄都的官家夫人到了冬夏兩季都會想著去莊子上小住幾日,姜家送個女兒出去養著雖不尋常,但也不算奇怪。
可偏生林氏今日抓著這點不放,“身子不好?怎的我瞧著這五小姐的面色,比起四小姐還好呢?”
姜寧安慣愛往外頭跑,比起待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姜寧宜來講,膚色確實健康許多,倒也不是林氏胡說。
不過今日是主家的喜事,林氏這般難免有找茬之嫌,有同她交好的夫人已然是面色尷尬,恨不得拽著她的袖口讓她別說了。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姜寧安睨著眼看了看林氏,“瞧起來怎么樣也不代表真的就怎么樣。”
“就譬如我瞧著您雙顴微凸,就一定說明您是個氣量小的嗎?”
說罷,姜寧安還以手捂嘴,故作惶恐的模樣,“哎呀,寧安只是不會說話,并不是想冒犯夫人您,夫人您不會生氣吧?”
姜寧安篤定林氏不會當眾發難,否則不就坐實了她氣量小的說辭。
在場不少同林氏關系不好的人看著林氏握緊雙拳恨不得指甲都掐進掌心的模樣,都忍不住用手帕捂著嘴吃吃的笑了。
“如之啊,你這小女兒,真真是個妙人啊。”一個相貌英氣的夫人對著姜寧安招了招手,“來,到伯母這來讓伯母好好瞧瞧。”
說話的人姜寧安不認識,側著頭向藺如之投去了一個求助的目光。
明白自家女兒這不識人的毛病又犯了,藺如之暗自搖搖頭之后替她圓了圓場,“葉夫人,您這聲伯母,可算是占了我的便宜了。”
“誰不知道我家老爺和您夫君葉尚書平時里慣愛爭個誰兄誰長,若是寧安這聲伯母叫出口了,免得不掃了我家老爺的面子。”
聽到母親提了句葉尚書,又說到父親同他的關系,姜寧安瞬間明白眼前這個人是誰了——祖父門生葉罡,現刑部尚書的夫人王氏。
“行,不叫伯母也行,我還巴不得寧安叫我別的稱呼呢!”王氏從腕間褪了個翠玉的鐲子套在了姜寧安的芊芊細手上。
“當初寧安才到暮江的腰間,一轉眼就成這么大的姑娘了。”她口中的暮江是她的獨子。
話里話外說得有些許曖昧,在交際場上的人精們瞬間就意會到王氏的意思,驚嘆于她如此直白的同時又暗自懊惱自個兒落于人后了。
好在這姜家還有個女兒。
不少人明里暗里都開始打量起姜家的另一個女兒,比起方才說話帶著刺的姜寧安,從一開始就文文靜靜地坐在一旁側著頭聽眾人寒暄的姜寧宜,似乎更有一番大家閨秀的做派。
幾個月前外祖母勸說姜寧安歸曄都的時候,也是說她父母皆在曄都,往后尋親事也方便。
現下才將將到了幾日,就有人開始打上她親事的主意了,姜寧安忍不住覺得煩悶。
她才十七歲,難道就要過上被家中庶務束縛著不得脫身的后宅生活了嗎?
謝過王氏的禮之后,姜寧安尋了個借口逃離了偏廳,她可不愿像個貨品一樣呆在那被人打量。
“小姐小姐,那位少爺你認識嗎?”抱珠跟在身后,小聲的打探著,“就是那個什么暮江?”
姜寧安走在廊下,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側著頭想了想,“不太有印象了。”
雖然姜家不愛交際,但也不是完全不跟人來往的,姜寧安幼時回曄都也見過別人家的小孩,但是姓甚名誰真的就不能指望她記清了。
畢竟她小時候回曄都,更多的時間都拿來偷偷一個人呆著想外祖父和外祖母了。
不過這么一想,她倒是想起了一個模糊的身影。
小時候的姜寧安不知道這時間絕大多數的子女都是跟著父母生活的,像她這種父母健在且不在寒苦之地任職卻跟著外祖父外祖母生活的人是少之又少。
在小姜寧安的認知里,淮州才是她的家,每次回曄都就像是外祖父外祖母把她丟到別人家里做客一般。
雖然這種時候都極為想念外祖母,但姜寧安可不愿在人前哭鼻子,總是等到一個人的時候才蹲下來抽抽噎噎的。
有一日不知是誰人到府上做客,一道前來的還有個唇紅齒白的胖小子。
于是乎,不知是第幾次偷偷躲起來想念外祖母的姜寧安就撞上了這么個同樣躲起來吃糕點的胖小子。
再后來發生了什么呢?
姜寧安晃了晃腦子,或許是小胖子長得太像年畫上的胖娃娃了,導致她除了那略帶喜慶的笑之外,別的什么都記不得了。
姜老太爺致仕之后沒有別的什么愛好,就喜歡在自家院子里蒔花弄草。
前人曰,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這世間數種花草里,唯獨蘭草最得姜老太爺喜愛。
就連沒進過姜家后院的人,都知曉姜老太爺擺弄了一整個院子的蘭草,平日里寶貝得緊。
姜寧安沒有別的去處,只是想起今日姜家上下一片高朋滿座的熱鬧場面,倒不如去祖父的花園子里躲個清靜。
只是前腳剛踏進院子,后腳就被人撞上了。
“這位客人,可是走錯了路?”抱珠反應極快,當下便擋在了姜寧安的面前,“此處是姜家后院,外客不便入內。”
曄朝雖然民風算得上開放,但此處寂靜無人,若是男女私下見面,被人知道了還是少不得引來旁人側目。
阮明澤本是想從后門溜出去,也沒曾想誤入主家宅邸深處,更沒想過會撞上別人,忙低著頭鞠躬致歉。
“抱歉,實屬在下無意之過,還請小姐原諒,在下這便離去。”
男子的聲音帶著一絲少年的清朗,好似明媚的春光。
姜寧安并未出言,只微微頷首,以示明了。
隨著他的動作,阮明澤鼻尖聞到陣陣香氣。不像是胭脂水粉帶來的氣味,聞著隱約有股捉不住的梔子香氣。
若是仔細嗅上一口,少不得會被人當做浪蕩子。阮明澤再次躬身致歉之后便轉身離去。
好不容易擺脫了母親安排著來管束他的小廝,阮明澤誤打誤撞摸到了姜家的后門。
倒不是他不尊重今日做壽的姜老太爺,只是今日城郊有場賽馬他已經惦記了許久,錯過了未免可惜。
等下次他再去賠罪便是,想來姜老太爺也不會怪罪。
只是他可不想剛溜出去就被母親捉回去,再怎么也要讓她在姜家宅子里找找人浪費些時辰才好。
那這樣,就必須要支開后門的那些門衛了。
“來人啊,我剛剛看見有人在糟蹋老爺子院子里的蘭草,你們快去把人捉起來啊!”
方才聽那丫鬟的話,分明在說她們是姜家的人,想來這些門衛也不會認錯自家主人,就算是去了也不會拿那對主仆怎么樣。
而他,也正好趁著門衛離去的這段時間從后門溜出去。
對不住了,往后若是再有相遇之時,他阮明澤會報今日之恩的。
“你們說什么?”姜寧安甩了甩衣袖,“有人說我在糟蹋我自己家的東西?”
為首的門衛也沒想到這賊竟捉到了自家五小姐的頭上,支支吾吾的不知該怎么開口。
“是什么樣的人?”姜寧安指著他問道。
“那人穿著一身青色圓領長袍,”門衛極力回想著,“雖然他佯裝咳嗽捂著臉,但小的瞧著,像是右相府上的小公子。”
他們這種負責守門的,對曄都里大小官員家中的官眷模樣都有印象。
抱珠聽著他的描述,在姜寧安身側小聲低語,“小姐,就是剛剛誤入后院的那人。”
姜寧安冷笑一聲。
右相府上的人是吧?
敢誣陷到她姜寧安頭上,她要他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