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頂立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看見老師評論了三個同學,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來發問,老師!你看我怎么樣?孔子對他說,你是個東西。我們曾經提到過,中國人罵人的習慣,往往會說你是什么“東西”?人要構成一個東西,可也真不容易,等于說你有什么名堂?我自己想想,的確什么名堂都沒有,只會吹牛。可是在這里孔子等于說子貢,你已經成了一個典型了。子貢又再問,那我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孔子說,你是個瑚璉。“瑚璉”是古代的玉器,這個玉器,還不是民間普通老百姓可用的。是古代用來供于廟堂之上的,相當于中央政府、皇宮的布置,擺在上面,非常精潔莊嚴。為什么呢?它是“高”“貴”“清”的象征。子貢形成這種精神的典型,未免有點太高、太貴、太清了。古代要在國家有大典的時候,才請出瑚璉來亮一下相。平常的時候,只好鎖在柜子里藏起來,保護起來。
一天,同學拿了張鈔票說:“好臟,要當心細菌。”我說:“這就是人生哲學的寫照。”人如果拿了一張新鈔票,喜歡它,總想多保留些時候;舊的鈔票,先拿來用掉,所以鈔票越破舊越容易流通。同樣道理,好的東西深藏不露,保存起來。子貢就是這樣一個被存起來、保護起來的人物。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后來孔子自己的父母之國——魯國——有難,孔子想要自己出馬解決,同學們勸孔子,您老人家不要去,讓我們出去替國家辦外交。孔子說,自己國家的事,不能不管了,還是要去。后來子貢來了說,老師!我去。孔子立刻答應由子貢去。子貢是政治、經濟、外交、工商,樣樣皆通的大通才。國際上走一趟,游說諸侯,就把魯國穩定下來了。我們知道吳越之戰等等大戰爭,最后的決戰,是子貢挑起來的。子貢為什么要把戰爭挑起來?因為齊國要打魯國,他就吳齊之戰開始,一路挑下來,把越、晉也挑動了,這么一來,于是魯國就泰然無事。他才具之高,本事之大,于此可見。但是后面還會講到子貢“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后來他官不想當,什么都不想做,專門去做生意,而且做生意總發財,孔子晚年的生活好像都靠他照應的。子貢這個人就是豪邁慷慨,什么都不能拘束他,但是他絕不驕傲。所以孔子說他形成了高、貴、清的風格。對低下的事情不屑去做,就成了這“瑚璉”的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