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場雪降臨之前,周元和一行人匆匆趕到了鎮上。長安早早在鋪子里等著,大哥已經整整離家兩個月了。
瞅了空子,長安和大哥說上了話,“大哥,你瘦了好多,路上沒有遇到危險吧?”
周元和的雙眼閃閃發亮,說道:“你放心吧,妹子,沒出一點事兒。”
路上雖然出了幾次岔子,但周元和不打算和妹妹說,他怕妹妹下次不贊同他再出去。
回到鎮上的周元和依舊很興奮,他認為這一趟門出的太值了,看到了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增強了他的信心,他認為自己或許也可以有一番事業。
長安看著大哥雖然清瘦了些許,但精氣神特別足,整個人也變得比之前自信、堅定,便不再擔心。
兩人本來打算第二天回一趟村子,天上卻下起了雪,周元和聽長安說父母都挺好也就索性不回去了。
長安也樂得不回村子,進入冬天,婆婆說不定就不讓她再來鎮上了。
剛好徐府的人又來找長安,來的是上次的圓臉姑娘,見到長安就打招呼:“張娘子好。”
長安回了一禮:“姑娘這次來是?”
“可別叫我姑娘,我是碧荷。”圓臉姑娘說著舉了下手里的漆盒,“少夫人請娘子做些繡件。”
“這次少夫人可有什么要求?”長安問道。
“是給少爺做的些小物件兒,少夫人說既然少爺喜歡你繡的圖樣,那就讓你多做些。不拘做什么圖樣,只要有野趣就行,但也不能太小氣,讓別人看了笑話。”
長安接過漆盒,“多長時間要去?”
“越快越好,這雪都下了,少爺還用著上年的東西呢。”碧荷說完也是覺得冷,就匆匆離去。
長安打開盒子,里面是些暖爐棉套,袖筒,都做好了芯子,只差繡了面子縫上。
長安覺得徐府少夫人也太奇怪了,府里也有繡娘,這些小物件不差自己這一點功夫,要說是府里少爺喜歡,那也得早早做好,何必等落了雪才想起來?
想不明白長安把心思按下,又開始苦想繡些什么圖樣,這還是第一次給男人繡花。
怕耽擱了,長安借著看了看鋪子里的繡樣,又改良了一番算是確定好了圖案。
有靈氣的小松鼠;有可愛的小雞啄米;有碧綠的芭蕉樹;還有別致的三色堇。
長安想徐府的人認為自己的繡樣有野趣,那是因為他們不大常見這些鄉野事物,往這上面想應該沒錯。
果然,在長安去送繡件時,徐少夫人也覺得不錯,特別是那個繡了三色堇的袖筒,還特地傳了長安問話。
長安依舊跟著丫鬟來到徐少夫人院子,這次徐少夫人賞了座,長安坐著回話:
“這三色堇是一味中藥,我也是在村子里赤腳大夫那見過,平時并不常見。”
“哦?沒想到這么奇特的花可以入藥。”徐少夫人江襲瑛輕聲說。
“是呢,少夫人。聽那赤腳大夫說,三色堇是不可多得護膚圣品。去瘡除疤是最有效的,聽說女子用它來泡澡也是十分有益的。”長安回道。
“既然如此有益處,為何從沒聽說過?”江襲瑛有些不信。
“或是少夫人金貴,從沒有過瘡疤,所以沒有聽說過吧。”長安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沒想到你的嘴也怪會說。”江襲瑛坐直了身子,感嘆道:“沒想到這窮鄉僻壤的也有規矩的人。”
“少夫人可算是找到個能說話的人,那些個縣令夫人,員外夫人還不如個繡娘。”碧荷逗趣道。
長安聽著更加恭敬,垂下了頭。
江襲瑛斜了斜眼:“只是聊勝于無罷了,這肚子里的孩子來的真不巧,到了地界兒才發現,可動不得,回不去京城了。”
“小少爺可金貴著呢,少夫人可別再說了。”碧荷趕緊接話。
“罷了,今日也累了,碧荷把夫人送來的白狐皮找來,做一件三色堇斗篷。”說著江襲瑛扶了碧蓮的手回了寢室。
長安也站起來向著江襲瑛福了一禮。
剛走到門口,就聽到丫鬟的聲音:“少爺萬福。”接著門簾掀起,一個男人進了屋子。
長安連忙低下頭側過身子讓路,只看到一雙黑色皂靴停在眼前。
“少爺,這是府外的繡娘。”碧荷說道。
徐鄴掃了一眼低著頭的長安,抬腳邁進寢室。
長安只見眼前的皂靴停了一下又離去,便忙出了屋子。
碧荷向長安細細交代了江襲瑛的尺寸,把一個包袱放到長安手里,“過年前可得送過來。”
長安算了算日子,最晚到臘月二十三也只有一整月的時間了,可得加快速度。
到家解開包袱,長安還是第一次見到白狐皮,雪白雪白的,摸起來滑順的不行,讓人愛不釋手。
長安也只敢欣賞一番就包好,只把綢面拿出來在上面繡花,徐府也依舊準備了一份金線,長安剛好能用它繡三色堇的黃色部分。
還沒開始動工,玉芳來尋長安,她喜滋滋的告訴長安:“弟妹,我有喜啦!”
“真的?玉芳姐,這可真是個大喜事。”長安也很開心。
“今天中午吃飯聞到那豬肉味我就吐了,還是婆婆有經驗,請了大夫一看,果然是有喜了。”玉芳摸著肚子。
“你剛懷上,怎么能來我這屋子,讓人喊我一聲我就去找你了。”長安說道。
“我這是一聽你回來了就趕緊來了,娘家人就你離得近,當然想先讓你知道了。”
“那什么時候告訴爹娘?”長安問道。
“婆婆說等過了頭三個月就讓人去報喜。”玉芳一直笑著。
長安也替玉芳高興,雖然剛開始她有利用玉芳的心思來到鎮上,但她也同樣希望玉芳能早些懷孕,在孫家立足。
送走玉芳,長安廢寢忘食的趕著做斗篷,中間趙氏找人傳了話讓她回去,她也推托下雪路滑沒有牛車,到年前自己等大哥一起回家。
長安知道一直在玉芳家住著不好,但她更不想回村子里,而且她從徐府那得的好料子也都繡了花低價賣到孫家繡品鋪子里。
繡品鋪子也賣了她做的帕子賺了錢,大家算是互惠互利,玉芳對她也是越來越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