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中午,天空突然下起細雨,細雨中又夾雜著雪花,天氣濕冷、陰郁,灰蒙蒙的,讓人的心情也變得極為陰暗。李自成突然命令攻城,炮火硝煙又起,軍士蜂擁至彰義門外,守將又冷又餓,無心戀戰,強打起精神防衛,好在李自成似乎并無大舉進攻之意,放了一陣炮,就下令停止。
三月十八日傍晚,雨勢稍停。大順軍再次擁到城下,第二輪強攻開始。在這輪強攻之中,一頂小轎悄悄地來到了彰義城門之上,守軍不知轎中人是誰,正要呵斥,轎夫沖他們怒喝一聲:“曹公公到了!”守將急忙行跪拜禮。轎簾打開,曹化淳沒有下來,只是和守將說了什么。此時天空又下起了雨,他們的說話聲音被雨聲遮住。
遠處的軍士只見守將跪在那里拼命地搖頭喊叫,似乎在抗議著什么事情,因為隔得太遠,大家只見他表情激動,但不知他說些什么,說著說著,那名守將突然站了起來,也就在這一剎那,只見轎夫出手如電,一把抓住了他的脖頸,用力一扭,血從守將口腔中噴出,他再也沒有喊出一聲,脖頸被擰斷而亡。
在細雨中,除了少數兵士外,大多數都沒有發現這一殺戮事件。而發現的那些士兵見曹公公的人公開斬殺大將,都吃了一驚。馬上有人奔跑著去告訴襄城伯李國楨,李國楨聞訊大驚,急忙帶人趕了過來。但是等他來時已經晚了,彰義門已經打開。大順軍蜂擁而至,黃色衣服堆積城頭。
彰義門,又叫廣安門,是北京城內外門之一,此門一開,外門即破。幾乎是與此同時,外城三座門的平則門、德勝門同時開啟,當然,三門同時洞開,全是曹化淳指使。不從者早已經被殺掉,三座大門一開,大順軍在劉宗敏、李過等人的帶領下,蜂擁而至,只片刻間,北京外城內,已經陷入刀光血海之中。
李國楨見狀大驚,慌了手腳,也不迎敵,轉身就跑,他帶領的大營兵見主帥都跑了,哪有心思戀戰,一哄而散。
崇禎在武英殿內剛剛躺下休息,突然聽得外面炮聲陣陣,似乎就在床頭響起,急忙起來,卻正好看見王承恩慌亂地跑來,叫道,“皇上,大事不好,外城破了!賊軍已經殺進北京城里。”
崇禎大驚,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跳下床來,卻見外面已是細雨霏霏,夾雜著雪花,撲打在臉上,濕冷難耐。宮中太監、宮女紛紛逃竄,亂成一團,崇禎叫道:“快通知各大臣,組織人手準備巷戰啊!”王承恩苦著臉道:“外城一破,奴才就去通知各部閣臣,但是滿朝文武都找不見人了!”崇禎叫道:“成國公朱純臣有家丁千人,他曾說城破愿全家巷戰以報國,速叫他來!”王承恩哀叫道:“皇上,最壞的就是他,外城一破,他先投降賊人了!”
崇禎臉色鐵青,道:“罷罷罷!連皇親國戚都帶頭投降,其他人不用指望了!”突然想起一人,叫道:“曹化淳何在?他有一萬廠衛,叫他速來護駕!”王承恩憤恨地道:“這個狗奴才!彰義門、平則門、德勝門都是他命人開的,原來他和賊人暗中勾結,皇上你看錯了他!”
崇禎聽得這話全身晃了一晃,險些摔倒在地上,臉色灰青得嚇人,苦笑一聲道:“好!好!大難來時各自飛,都是朕的好臣子!”王承恩道:“皇上,臣還有六百家人,這就護送皇上先往內宮,臣再去調派人手。”
三月十八日夜,李自成大軍全部進入北京外城,守衛宣武門、齊化門、正陽門的太監王相堯、兵部尚書張縉彥、成國公朱成純等未動一刀一劍,全部開城門投降,所謂巷戰保國,都是空話,只有極少數臣子與大順軍同歸于盡,剩下的大都選擇了投降。
微雨不絕中,內城各門全部打開,煙火彌漫、硝煙四散,只見一隊騎兵飛馳而來,為首一人身穿白袍,左手持銀槍,右手舉著一面小旗,上寫“闖”字,叫道:“京城眾守軍及百姓聽著,我乃大順朝李巖是也!我大順皇帝闖王李自成有話,守軍放下武器投降,便饒爾等性命;百姓休要驚慌,大順皇帝也是百姓出身,深知爾等之苦,今日助大家脫離苦海,助我大順,人人有功!”
說話間來回穿梭,已經跑遍了幾個街區,有些散兵游勇過來阻攔,李巖極為驍勇,銀槍閃處,槍無虛發,沖上來的人被殺得人仰馬翻,再也沒人敢攔他。
李巖一隊人連續在北京城內跑了幾個來回,守軍聞得喊話,無人戀戰,紛紛投降,百姓聽得喊話,不再慌亂,有些還加入了大順軍隊伍。北京城內,到處都是大順軍的人,局面已經全盤控制。
崇禎退到乾清宮,與貼身的幾十個衛士,焦急地等待王承恩的到來,不一會兒,王承恩風塵仆仆地趕了過來,崇禎叫道:“找到李國楨沒有?大營兵何在?”王承恩哭道:“李國楨跑得不知去了哪里了,大營兵也沒影了,皇上,大勢去了,快逃吧!”
崇禎聞此言呆立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看來真是老天在亡我了!”王承恩驚恐地說道:“皇上,快走吧,再晚來不及了。臣這里還有六百死士,愿護送著皇上由后城逃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崇禎搖搖頭,道:“不急,來人,給我拿酒來!”王承恩急道:“祖宗爺,都什么時候了,還喝酒啊?再晚了幾步,咱們就走不出去了!”
崇禎愣愣地看著王承恩,一滴清淚自眼眶中緩緩滾落,凄然說道:“朕為了尋找破賊之策,一連三月沒沾過一口酒,朕本是好酒之人,如今大限將至,連這個小小愿望難道都不能實現?”王承恩倍感凄涼,哭道:“皇上別說了,老奴去給你拿酒!”
王承恩將酒拿了過來,崇禎此時倒不慌亂,反而相當鎮定。他拿起酒來,一飲而盡,道:“好酒,滿上!”王承恩就給滿上,崇禎也不說話,一連喝了幾口,突然落淚道,“王承恩,朕非亡國之君,群臣乃亡國之臣,群臣誤朕!”王承恩道:“是是,這些奴才們都該死!”
崇禎再喝一口,又道:“王承恩,只可恨成國公朱純臣,朕命他護送太子出城,他未能完成使命。朕等他帶人來護駕,他竟帶頭投降,他是皇親,又是王公,尚還如此,朕還有可用之人嗎?你說,是天亡朕,還是他們亡了朕?”王承恩哭道:“皇上不要埋怨了,還是喝完快走吧,老奴怕晚了一時三刻,就有大禍了!”
崇禎將酒杯往地下一摔,道:“不喝了,朕還有心愿未了,走!”王承恩不敢多問,隨著他走,一行人浩浩蕩蕩,出了乾清宮,直奔坤寧宮。
坤寧宮外,也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奔跑的太監、宮女、婢奴,這些人見了皇帝和總管太監也不跪拜,視若不見,只慌亂逃命。崇禎等人也無暇去管,一直走到內宮,卻見宮內香煙繚繞,佛經聲聲,竟似乎是有人在做法事。
崇禎皺起眉毛道:“大難當頭,還有空整這個勞什子?”卻見坤寧宮內,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偌大的宮殿之上,只有周皇后一人跪在佛像之前,低聲誦經,極為虔誠。
崇禎走上前來,一把將桌上的香爐、佛龕等物掃落地上,道:“現在求佛求祖都沒有用了,大限已至,誰也幫不了大明朝!臨時抱佛腳管得什么用?”
周皇后抬起頭來,看著崇禎,她已經瘦得皮包骨頭,臉色蒼白得已經沒有一絲血色。周皇后平靜地說道:“皇上此語差矣,臣妾數年來一直吃齋念佛,心向佛祖,談不上臨時抱佛腳。”
崇禎嘆口氣道:“大事去了,你身為天下之母,當以死殉國。”周皇后微微一笑:“臣妾隨皇上十八年,歷經風雨,豈惜一命!只可惜,臣妾十八年來,多次勸皇上愛惜臣民,皇上從未聽過,今日身死社稷,臣妾心中無恨,但真的替皇上不值啊!早聽臣妾之言,何有今日之恨?”
崇禎羞愧,不敢抬頭仰視周皇后,說道:“罷了,你現在不要說這些話來刺激我了。我現在只想見見我的兒子。”王承恩急忙吩咐左右,速叫太子們過來。
不多時,太子、定王、永王三位皇子都到了,三人中太子年長,也不過十歲左右,見大家均臉色難看,嚇得直哭。崇禎訓斥道:“都什么時候了,還穿著在宮中的衣服,來人,給我換裝!”左右早有人來,給太子三人換上了尋常百姓穿的粗布衣服。
崇禎見三位皇子換上了百姓衣著,但眉宇之間,仍有皇族的風范,禁不住眼含熱淚,道:“快,都過來,讓朕看看你們!”三位皇子過來,崇禎將他們摟在懷中,替他們一一整理衣裝,流淚道,“爾等今日是太子,城破之后,與小民何異?你們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戀我,朕死于社稷,沒有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亦沒有面目再當你們的父皇,你們只記著,以后外面不像宮里,凡事要小心謹慎,碰上做官的,老者要稱呼老爺,幼者的稱號相公,或稱呼兄長,見文人要叫先生,武夫要叫長官”說到這里,一時哽咽,說不出話來。太子大哭,摟著崇禎的脖子,叫道:“父皇,我要和你一起走,父皇,你不要丟下我們啊!”
崇禎一聲長嘆:“父皇不能和你們在一起啊,父皇今日是個死局,怎么能讓你們陪著共赴黃泉啊!你們只記得,留住一口氣在,別忘了你們是大明的子孫啊!將來若是能再起來,要替父母報仇啊!要替父母報仇啊!”說到這里,悲從中來,高聲道,“怪只怪你們不幸,生在了皇家啊!”
父子四人放聲大哭,左右人等無不落淚。
哭聲中,只聽得當的一聲,卻是有人敲了一下木魚,原來是周皇后,只見她雙眼微閉,正在那里誦經。太子哭道:“母親!”周皇后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眼中竟無眼淚,也無留戀之意,只低聲道:“這都是命,聽父皇的話,去吧!”
崇禎厭惡地看了她一眼道:“與你的皇子訣別吧,你也該上路了,遲得片刻,別落入賊人之手,污了我大明朝的清白!”
周皇后看著崇禎凄然一笑,蒼白的臉上竟然掛上了一層紅暈,道:“皇上,臣妾午夜夢回之時,還會想起曾與你走過的每一個日子。臣妾最難忘的是,你還在做信王的時候,天天與臣妾一起,最喜歡喝的是臣妾熬的雪花茶。那時臣妾就想著,做皇上有什么好,做皇后有什么好,如果能夠如小民一樣,天天喝茶,朝夕相處,豈不快樂一生?只可惜,皇上已經有幾年沒有喝過臣妾的茶了吧?臣妾為皇上熬的茶,到今日已經全放壞了,現在也來不及再熬了,再品此茶,只待來生了。”
崇禎聽得傷感,嘆口氣道:“別說了,是朕害了你,朕害了你啊!”
周皇后說完這些話,再不多言,拿起木魚,飄然離去。太子、永王、定王高喊:“母后,母后!”周皇后竟不回頭。
崇禎呆立片刻,突然道:“王承恩!”王承恩急忙上前:“老奴在!”
崇禎道:“速派人,傳旨給后宮所有嬪妃,全部自盡,以身報國。”王承恩略一遲疑,道:“全都得自盡嗎?”崇禎道:“身死報社稷,一個不能留,全得死!你給我派人一個個落實!”
正吩咐間,突然聽得外面一陣混亂,一個小太監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喊道:“報王公公,有人殺進坤寧宮來了!”
王承恩聞訊大驚:“什么,賊人來得如此之快,已經殺進來了?”急忙帶人出去看,卻見門外,眾內侍正圍住一個著錦衣衛服裝的人,廝殺在一起,王承恩只見那人滿身是血,被眾人圍住,雖然勇猛異常,但不過一人而已,這才放下心來,叫道:“什么人如此大膽,敢在禁宮撒野?!”
那人哈哈大笑,叫道:“俺乃大明遼東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來取狗皇帝朱由檢之命!”
這人一聲怒喝,用內力喊出,聲震宮殿,連房梁都震得一顫,崇禎在殿內聽了這話,全身一陣發抖,戰栗著說道:“是袁蠻子來索朕的命來了?是他嗎?”
王承恩急忙跑進宮來,道:“皇上休慌,不過是一個莽夫,只有一個人,奴才有六百家臣,足可對付他。”崇禎全身發抖,道:“快帶太子走,快帶太子走!”早有太監將哭喊的太子們拉走了。
只聽得外面慘呼連連,也不知那人殺了多少內侍,只聽得外面那人依然高喊:“崇禎聽著,我乃大明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來取你的命!”
喊聲越來越高,崇禎聽得心亂如麻。王承恩道:“皇上別急,咱們先撤,這人微不足道,奴才的人自會對付他。”正混亂間,突然間跑出一人,哭道:“父皇,母后自盡了,母后自盡了!”
大家望去,來人是長平公主,是周皇后與崇禎的女兒,今年不過十六歲,長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此時滿臉淚水,雖然驚慌難耐,但麗質天生,依然我見猶憐。崇禎看得她向自己跑來,如花朵一般,不禁一陣心酸,哽咽著說不出話來,長平公主拉住他的胳膊,叫道:“父皇,你快救救母后啊,母后自盡了!”
崇禎眼淚落下,輕輕撫了撫長平公主的頭,道:“哎,爾等不幸,為何生在我家?!”突然另一只手猛地抽出身上用來防身的佩劍,一劍向長平公主砍去。
這一下變故突生,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來不及有所反應。長平公主年少機靈,見危險突至,情不自禁舉起胳膊去擋,只聽得“撲”的一聲,一條手臂被齊根斬斷,鮮血四濺之際,長平公主當即昏厥在地。
崇禎舉劍還要再砍,王承恩一把將他的手拉住,叫道:“皇上不要妄動啊,這是你的骨肉!”崇禎道:“我女兒不能落入賊人之手,我要她身死報社稷!”還要再砍,但王承恩緊緊抓住不放。
只聽得門外一陣大笑聲,一個聲音喊道:“我乃大明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要報我被狗皇帝朱由檢冤殺之仇,誰敢攔我,遇佛殺佛,遇鬼殺鬼!”
王承恩驚道:“以一當百,這人還沒死?”崇禎道:“快撤,隨我到仁壽宮!”也不理倒在血泊的長平公主,轉身就走,王承恩一行人急忙跟著離去。
一行人奔至仁壽宮。仁壽宮又稱南宮,是懿安太后張氏之宮。這位張太后是崇禎哥哥天啟帝的皇后,自天啟死后一直住在南宮。崇禎對張太后極為尊重,平時不管多忙,也會來這里請安。
在仁壽宮外,一行人見到了張太后的宮女,崇禎道:“我不進去見她了,你進去傳我圣旨,要她趕快自盡,以死報社稷!”王承恩道:“太后也要死嗎?我想賊人再沒有人性,不至于動前朝皇后吧?”崇禎道:“朕的皇后都死了,她沒有理由還偷生。以死報社稷,皇族中人,哪有例外。”
王承恩急忙命小太監隨宮女進去,監督張太后是否以身殉國。也是這位張太后命大,當時沒來得及自殺,后來第二天在側室自縊時,李自成軍隊進宮搜查,又被人救起,免于一死。救他的人是李巖,李巖深知她素有德行,所以救了她。但也就緩了一天,第二天晚上,張氏依然自縊而亡。這些都是后話。
崇禎在仁壽宮交代完了,已經沒有什么后事了,此時雖已離開坤寧宮,但那喊聲仍不斷傳來:
“我乃大明督師袁崇煥是也,來取狗皇帝朱由檢之命!”
此時已是夜深,城中火光四起,喊聲震天,但這聲音竟然仍頑強地穿過各種喧嘩傳進宮中。崇禎長嘆一口氣,道:“報應啊!袁蠻子化身惡鬼前來索命,朕今日難逃劫數!”環顧左右,發現身邊只有王承恩一人,不禁奇怪地道,“怎么只有你一人了?”
王承恩苦笑一聲:“皇上,剛才咱們一進仁壽宮,那些龜孫子們趁咱們一個不注意,全跑了。”
崇禎點頭道:“好,好!內廷三大總管,曹化淳投了敵,王之心早就不見了,只有你一人了,你為何不逃?”
王承恩跪下叩頭道:“我自十三歲入宮,在宮中三十多年了,吃宮里的飯長大,靠宮里的營生活命,生來就是侍候皇上的命,一個沒卵子的太監,我能跑到哪去啊?離開了皇上,又有誰會看得上我們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東西。”
崇禎道:“好!那你就陪著朕吧,黃泉路上,總算還有個做伴的。”
王承恩道:“奴才跟著皇上走,皇上說去哪兒,奴才就去哪兒。”
崇禎指著前方道:“前方就是煤山,朕小時候被那魏忠賢監視,沒處可去,經常去那里游玩,長大了以后,出不去宮,心里郁悶,也經常和皇后一起到那里散心,故土就在眼前,咱們就去那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