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就是十室九空吧。”崇禎嘆了口氣。呈現在自己眼前的大明子民,過得竟是這樣的日子。</br> 于廢墟中重建家園,這一切到底是誰造的孽。是天災還是流寇,或者是滿清又或者是大明朝廷自己?</br> 崇禎皇帝沒有答案,至少這個小村莊呈現給自己的,除了荒涼只有荒涼。</br> 亂世之中,就連村頭的一只狗子,看到這群陌生人的時候,也只敢躲得遠遠的,不停的狂吠著。</br> 大概在這個饑饉的世界里,在這只狗子的眼里。它也知道一群陌生人的威脅,遠大于豺狼虎豹。搞不好,自己很可能會成為一鍋狗肉湯。</br> 眾人進了村子,大概是村里唯一的一只狗子了,在看著這群人的時候,嗷嗷叫著狂吠著。</br> 村民們被驚動了,于是有人從殘破的柴房內抱著粗碗走了出來。</br> 流寇已平,這里又是京畿的周邊。至少還算得上是太平,此地的百姓雖然只有寥寥幾十戶。但是看到崇禎皇帝一行十幾人的時候,還是有些膽怯。</br> 對方衣著華貴,一看就是地主富商家庭。這些草民們,看了一眼就想往回家躲。</br> 朱慈烺迎上前去:“勞駕,老人家留步。”</br> 朱慈烺的禮貌客氣,使得對方放松了警惕。實際上,他們只是看到朱慈烺一行富貴人而自卑膽怯,并不是恐懼。</br> 這些百姓們也知道,自己都是一窮二白。即便是土匪對他們這類人也沒有興趣,身無值錢物,不怕遇到匪。</br> 對方是個中老年男人,他抱著粗碗緩緩地回過頭,看到朱慈烺過來之后,還是不自覺的退了一步:“這位公子,可是在叫我么?”</br> 朱慈烺“嗯”了一聲:“我們是從京城來的客商,這次想回雄縣老家,路過此地多有叨擾。敢問,此地喚做什么村。”</br> 像是這種無名小地方,是地圖上是沒有標注的。除非在本縣縣衙里,或許能夠找到這個地方標注。即便是朱慈烺一行人,也不知道這是哪里。</br> 那哥看起來蒼老無比的男人“哦”了一聲,終于徹底放下了警惕:“這里是牛家村,公子只需順著官道繼續西行便是。”</br> 朱慈烺看了眼對方手里的粗碗,碗里的飯菜很豐盛,堆砌滿滿的一大碗各種顏色的糙米飯。</br> 這是混雜了野菜、紅薯秧子還有各種豆類的糙米飯,老人的筷子斜插在碗內。上面,還有一層黃醬。</br> 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這算得上是頂級美食了。</br> 這樣的飯菜朱慈烺吃過,紅薯秧子雜糧飯嘛。還摻雜了野菜,以及各種能吃的的東西。</br> 這種糙米飯絕對算不上好吃,可能充饑。對于這些百姓們來說,能夠吃到這樣的東西,確實是天堂了。</br> 尤其是,上面居然還有一層大醬。這是用鹽巴和黃豆發酵而成的黃豆醬,味道鮮美不說,最重要的是能夠為人體提供必要的鹽分。</br> 鹽,一直是古代賦稅之重。而就是這樣的普普通通的食鹽,百姓們能夠吃得起的并不多。</br> 官鹽價格昂貴,百姓們只能鋌而走險去買私鹽。販賣私鹽也屬重罪,買賣私鹽也會受到處罰。</br> 可是。官鹽的價格根本就不是貧窮老百姓消費得起的。而人體沒有鹽分的補充,就無法干一些重體力勞動。</br> 甚至于,古代為了爭奪食鹽而爆發的戰爭,也不勝枚舉。</br> 現在看來,為了鹽而打仗非常愚蠢,不過以后的人們看到我們今天為了石油而打仗,也許會有相同的反應。</br> 在現代,石油資源就等于金錢,而古代,鹽的地位甚至比石油還高。可謂:一兩食鹽一兩金。在古代,控制了食鹽就等于控制了經濟命脈。《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br> 鹽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維持社會正常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鹽因關乎民生,因此滲透到文明史的各個層面,也受到不同領域專家的重視。</br> 不吃鹽渾身乏力,無法從事農業生產,行軍打仗更是空談。</br> 黃帝與炎帝逐鹿中原之戰。此戰號稱“中華第一戰”,一開始就是因為爭奪山西運城鹽池。</br> 比起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販鹽才是最掙錢的行當。以至于這些鹽商個個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鹽商更是被那些達官顯貴還有皇親國戚所壟斷。</br> 好在,這一切都隨著朱慈烺開辟的茶卡鹽道而終結。朱慈烺開辟了茶卡鹽道,使得青海地區大量的食鹽涌入內地。對那些鹽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不僅如此。</br> 朱慈烺還大力鼓勵沿海百姓曬鹽制鹽,現在沿海地區的曬鹽技術,都是傳自于古人。</br> 海鹽的生產過程,就是通過納潮將海水引入鹽灘。不停的日曬風吹,然后濃縮成飽和鹵水,接著放入結晶池內結晶產鹽。</br> 海鹽和鹽湖的鹽不斷的產出,掌握了食鹽就掌握了經濟命脈。可朱慈烺毅然決然,將食鹽的價格給打了下來。</br> 寧可國庫的稅收少一點,也得給百姓們一個買得起的價格。甚至于,官鹽的價格已經和私鹽持平的時候,這樣就會斷了那些私鹽販子的生路。私鹽,自然而然的也就會消失了。</br> 不過,官鹽價格低廉之后,依舊會有一些官員中飽私囊。他們會在官鹽中摻雜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增加重量,這也是朝廷一直打擊的原因。</br> 地方的都察院官員,就是負責嚴查官鹽造假問題。曾經有地方官員大肆摻假,一下子被崇禎處決了三十多人。</br> 朱慈烺對著那老人一拱手:“老人家,我等路過此地口渴,可否討一口水喝。”</br> 淳樸善良的百姓,是絕不會拒絕一口水的。甚至于,這個老人還有些拘謹,害怕自己家里的臟破,讓朱慈烺一行人反感。</br> “只要諸位不嫌棄小人家里臟就成,諸位請隨我來。”</br> 朱慈烺引著崇禎,旁邊的駱養性和王承恩扶著崇禎,一起走進了這個殘破的院子。</br> 茅屋柴房,院子里顯得很是雜亂。令人驚喜的是,居然還有一只老母雞。雞窩里,還有一枚雞蛋。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