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湖上出了一伙自稱日月盟的家伙,又殺官差又毀花石的確切消息傳到黃州時,已經是臘月初八了。比起天道盟有計劃有組織又預謀的行動而言,日月盟干下的事情有太多的隨即性,自然也叫人瞧出兩者的不同來。</br> 一伙是武藝高強的江洋大盜綠林好漢,一伙卻是征募的民伕下苦人,如果說天道盟的出現是讓人眼前一亮,那么日月盟的出現,也就真是讓江南各地受花石之害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br> 不過,這好像不關黃大郎的屁事,一大早他就帶著小妾萬春奴一起跟著爹娘去了老店幫手,卯足了勁要跟黃州的三家寺院大干一場。</br> 臘月初八也即是臘日,所謂臘日也即是在臘月選定臘日合祭諸神報答祖先的習俗。但臘日在漢、魏時并不是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時,才定在這一天。在《楚歲時記》云:“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br> 可是,后隨著佛教的普及,僧人們又稱十二月初八日是佛祖成道之日,便一不留神將“臘日”變作了“臘八”,將原本中華正統的節日轉眼就弄成了佛教的宗教節日,以至于通過奇夢了解此事的黃大郎覺得很有必要讓大家知曉這臘日要喝的可不是什么西方佛教的七寶粥,而應該是這中華道教相傳的桂圓蓮子八寶粥。</br> 《東京夢華錄》中有云:十二月初八,京城各大寺都舉行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給門徒,叫做“臘八粥”,京城之人此日各家各戶也都用各種果實雜料煮粥而食,閭巷之間家家戶戶互相贈送臘八粥。《清稗類鈔》也說:“臘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br> 寺院的粥之所以稱為七寶五味粥,“七”佛教吉祥數字,含“得道升天”之意;“寶”指干果,如紅棗、百合、蓮子、銀耳、果脯、桂圓、核桃仁、柿餅、葡萄干等。</br> 然后問題就來了,根據奇夢黃大郎現這七寶粥和八寶粥差的那一寶,似乎是一種叫做花生米的糧食,可他問遍了許多農人,卻都無人知道這花生米是什么米。思來想去,干脆就把這一寶變成了一種色澤晶瑩剔透,比青鹽還要雪白的白霜糖。</br> 黃州城內外共有三家較大的寺院,分別是城內的定慧院、城外的承天寺和安國寺,都要在這天施舍七寶粥,而要去承天、安國兩寺,就得非走南門不可。所以黃大郎也在這天憋著壞笑,在食匯街口安置了五口大鍋熬煮八寶粥,并且也親自動筆,書寫了一片洋洋千多言的“臘日論”,貼在了一面看板上。</br> 黃大郎跟著朱桃椎做了六年道童,在書法一途只能算是初學乍練,可他所習的字體卻另類和出新,字形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所以這“臘日論”一貼出來,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不少識文通墨者只是讀了幾句就不由著了迷。</br> “臘日……點……古之祭祀先祖之禮也……圈……禮記月令曰孟冬之月臘先祖五祀也……點……漢之風俗通義祀典亦曰臘者獵也……點……言田獵取獸以祭祀其先祖也……圈。”</br> 看板下,一個青年胖子正搖頭晃腦的正讀著,旁邊倒是有個留著一撮毛的小胖子卻拉他道:“寶三哥,你方才來的晚了,黃大郎說這點和圈不用讀,是用來斷句的。”</br> 還有個剛結了髻,一身弘文學館學子服的人腆著臉笑道:“哎呀呀!如此錦繡文章,也讓曹衙內動了心,不若還是由小生代為誦讀,衙內只管品評如何?”</br> 那青年胖子便拍拍肚子,伸頭嗅了嗅食匯街口飄過來的八寶粥香味,便道:“好說!便由你王如初來讀,讀好了俺自有打賞!”</br> 那王如初忙點頭哈腰的先道了聲謝賞,便抑揚頓挫的讀了起來:“臘之為禮者,始于夏、成制在商、周為典也。周晉行假虞滅虢之計時,宮之奇勸虞惠公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曹衙內,這春秋時晉國想要滅了……”</br> “繼續讀!當俺不知假虞滅虢?”曹衙內白眼一翻,便喝罵道:“快讀!不然待俺滅了你,你便也不用過這臘節了!”</br> 其實剛剛王如初也不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正好聽了一個老生員解說,便想在曹阿寶面前賣弄一下,這所謂的“虞不臘矣”也就是暗指只要晉國能夠滅了虢國,就肯定要順道滅了虞國,那么虞國以后也就再不用過臘節的意思。</br> 聽了曹阿寶的喝罵,王如初倒也冷不丁打了個寒顫,還真沒想到每日在學館里專業挨打好多年的曹衙內居然也知道這話里的典故,倒也不敢再賣弄,便只能繼續讀道:“《史記·秦世家》又曰惠文君十二年,初臘。秦本羌胡,可見至惠文君時方視臘為正朔也!而后,襄王疾,默許百姓殺牛塞禱,郎中閻遏、公孫衍出見之,曰:非社臘之時也,奚自殺牛而祠社?”</br> 這后兩句的意思,其一是說秦國在春秋時期被視作野蠻的國家,羌胡也即是羌族和胡族,這些異族原本是不過臘日這個中原本土節日的,然而到秦惠王十二年的時候,這才開始過臘日節。后來到了秦襄王時代,因為他生病時百姓為之禱告,病愈后大臣們質問他,認為把臘祭的規格隨便施用到其它場合,是禮崩樂壞之舉。</br> 王如初頓了頓,瞧見曹阿寶閉目搖頭一付欣賞的模樣,也不敢解說,便繼續讀:“漢之武帝,行幸河東,令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比臘也!……至北周時復古禮,隋開皇四年十一月詔曰: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其十月行蠟者停,可以十二月為臘。……故此可見,臘日本為我中華始節也,今人不知其故,皆信其為釋門佛誕之期,何其悲也!”</br> 念完這段,王如初抹了把汗,瞧著曹阿寶還是滿意模樣,倒也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衙內,這后半段可就精彩了,今日這臘日論才貼出時,就差點打起來。如今城內好些個信佛的老先生老居士都回家查書去了,說是查到便來認錯,查不到可就要找了黃大郎去衙門理論。”</br> 曹阿寶瞪了這王如初一眼,喝道:“呱噪!繼續讀!”</br> ****</br> 呵呵!今日臘八,大家喝粥的時候請一定記得,這臘日節本是我中華正統古節,可不是什么宗教節日哦!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