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宮門口的太子與六哥的對話,自然瞞不過皇帝。在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以后,皇帝感嘆了一句:“想不到,太子對六哥還有點真感情。”
其實這次白龜事件,皇帝不是沒有懷疑過太子,畢竟六哥如果名聲受損,獲利最大的人的確是太子。五哥不過是一顆牽制太子的棋子,這點皇帝、太子甚至六哥心里都是非常明確的,所以太子如果真的覺得有威脅,也會針對六哥而非五哥。
就皇帝本人來說,他從小在行宮長大,回到京城以后,就投入到了殘酷的斗爭之中,根本沒有感受過什么兄弟之情,所以他對于這些不太有信心。這次將太子叫來,也不無試探之意。不過太子的表現,倒是無可指摘。特別是在宮門口遇到六哥以后,他看上去真的像是一個關心弟弟的好兄長。
皇帝一直對太子與六哥之間的兄弟情將信將疑,他覺得太子對六哥的好,大半應該都是裝的。因為他們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太尷尬了,六哥就是對太子最大的威脅。他實在想不通,一個人面對會威脅自己的權勢甚至生命的人,怎么會有那么好的心腸?
當然,不解歸不解,對于太子剛才的表現,皇帝還是滿意的。如果太子真的同意六哥出來頂罪,那么他對太子的懷疑就會加深一步,甚至覺得太子就是故意利用了六哥對他的親近之心,引六哥入甕。
李淳泫被關在房中,很是無奈,他并不是非要去承擔那個罪名。奈何太子現在根本不相信他的話,說什么也不放他出去。難道在二哥的心中,自己真的就那么傻么?他只是覺得,這件事由自己擔下來,損失是最小的,但是既然太子這個正主不同意,他當然不會堅持。
李淳風只當六哥是小孩子,最近又喜歡看一些雜書,義氣上頭就不管不顧了。這個想法若被李淳泫知道,恐怕會哭笑不得。他最近是喜歡上了幾本類似三國的話本小說,但是怎么就會變得和書中人物一樣義薄云天了呢?這明明不是他的風格啊。
在李淳泫被太子關起來以后,外面的傳言愈演愈烈。可能是因為有心人的故意引導,半真半假之間,傳得有鼻子有眼,說的不外乎是太子指使下人將汝南王要獻給皇帝當壽禮的白龜毒死,詛咒君父,陷害兄弟,最后再殺人滅口,除去汝南王府的內侍,使得刑部和宮正司都無處可查。其中種種細節,宛如親見一般,居然還有太子派宮人去引誘汝南王府的內侍的環節,這種香艷的情節正是普通人喜聞樂見的,只是,內侍都是去了勢的,也不知道他們在編這段情節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這些謠言,如果嚴厲禁止,反而容易越傳越真,所以皇帝并未嚴厲禁止,再說他覺得這種謠言滿天飛的環境,可能會使得讓太子進一步謹言慎行,從這個角度看,他甚至有點樂見如此。只是,皇家的事被斗升小民隨意討論,總讓他覺得有些丟臉,故而他命令京兆尹過問一下此事,不要鬧得太大。
過了三四日,李淳風覺得就這么把六哥關在東宮也不合適,只能將他放出來。在放李淳泫出來之前,太子還是不放心,又叮嚀了一遍:“六哥,這件事你千萬不能去陛下那里認下。”
“知道了,既然二哥不同意,我會聽二哥的。”李淳泫也被關得煩了,知道自己能出去了,還有什么不能答應的。再說,他說要去皇帝那邊承認,也就是一時沖動,冷靜了幾日,他也知道,這在古人心目中并非小事,不能隨便承認。
“這就對了,你就別給孤添亂了。”太子嘆了一口氣,“外面傳言很多,如果你聽見什么,也不要去和他們較真。清者自清。”
“二哥,若有人故意推波助瀾,你想要清者自清就太難了。”李淳泫知道,謠言能這么快就起來,若說背后沒有人,是不可能的。
“那又能怎么辦呢?京兆尹已經拿住了幾個傳謠的人,但是他們也都是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若要重罰,孤也于心不忍。”太子無奈地說。
這種事,心懷叵測的人是極少數的,大多都是不明真相的民眾,人家茶余飯后聊點上位者的八卦,這是人之常情,處以重刑,則有違人道了。
李淳風因為謠言有些苦惱,而李淳意則因為皇帝曖昧的態度更加苦惱。他原本以為,查出了高大力以后,皇帝就一定會懷疑太子,而六哥也會因為這件事和太子產生嫌隙,這樣,廢儲就指日可待了。可是如今哪怕是謠言甚囂塵上,皇帝對太子的態度卻一如往昔,絲毫沒有流露出更加厭棄的意思。陳善耕、戚文鼎一干人等,還是非常穩固地立于朝堂之上。
他與陳立甫精細謀劃一個多月的計策,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般。更不要說,那個六哥府上的周初一,是陳立甫花了快兩年的精力,好不容易埋下的一顆釘子,就那么用掉了,沒產生什么效果,怎么不讓他惱火?但是他偏偏什么事都不能做,因為這件事發生以后,皇帝一定也會懷疑他,如果這個時候他輕舉妄動,讓皇帝看出破綻,那才叫作繭自縛。所以他只能在心里干著急。
陳立甫心中也很著急,但是他畢竟是水里火里歷練過幾次的人了,一擊不中,他沒有過于氣餒。積毀銷骨,皇帝本就對太子缺乏信任,只要他沉得住氣,總有一天,能找到更好的機會扳倒太子。
李淳泫剛從東宮被放出來,就被皇帝召進了長寧宮。
皇帝看到李淳泫跪下行禮請安,有些怒其不爭地說:“六哥,四天前,你在宮門口和太子說了些什么?”
李淳泫知道這事瞞不過皇帝,他抬起頭說:“臣說,臣可以出面承認是自己對白龜照顧不善,不管其他人的事。”
“你……你真是好義氣,好兄弟!這種事也能亂認的?”皇帝看李淳泫說得理直氣壯,更加氣不打一處來。
“臣知道,臣認了陛下也不會信,陛下不可能懷疑臣詛咒君父。但是太子不同,他擔了陷害兄弟的嫌疑會很難受的。現在外面那么多謠言,都是在指責太子失德。臣不忍太子蒙此不白之冤。”李淳泫說。
“你就真沒懷疑過你二哥?”皇帝試探著說。
“沒有。臣知道二哥是個什么樣的人。這種事,他不屑去做的。”李淳泫覺得自己非常了解太子。雖然不能說太子完全光明磊落,全不用手段,但是在他心里,太子是骨子里很驕傲的人,他不屑用這樣卑劣的手段去設計一個孩子。哪怕他的良知能受得了這樣的事,他的傲骨也受不了。
“哼,不屑……太子在你心里,就那么剛正?好了……你起來說話。”皇帝看著李淳泫的臉上全是堅定的神色,冷哼一聲。
“二哥也許稱不上剛正,但是絕對不卑劣,做事是有底線的。”李淳泫站起來,直視皇帝。
“哎,你還沒見過真正的生死,和朕來說什么底線,到底年紀還小啊。”皇帝有些感嘆。他不忍磨滅六哥心中對于公正與底線的信心,他知道,這種磨滅的過程是多么痛苦。畢竟,六哥才十二歲,讓他再天真幾年吧。
宮正司根據皇帝的旨意將高大力囚禁起來,對外說其受刑不過,已經死了。皇帝還下令封存了所有調查的證據,命有司不再過問此事。就當作這件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一樣。一場攪動朝廷三個多月的鬧劇就此落幕,背后有多少陰謀算計,也只能是全憑個人猜測了。至于謠言,仍然在流傳著,但是熱衷于討論的人越來越少了。畢竟大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除了少數人以外,沒有啥人天天關注這個。當無知群眾傳謠的情況越來越少以后,別有用心者就會愈發明顯,他們暴露的風險也在提高。所以很快,謠言就失去了活力。
雖然沒有絕對的證據,但是李淳泫一心認為,這次的事就是五哥和陳立甫所為無疑。他本來對五皇子并沒有太多的惡感,哪怕李淳意被皇帝選中,成為牽制太子的一顆棋子,他也覺得五哥是無辜的。但是這一次,他開始討厭這個五哥了。
的確權勢誘人,但是有些爭斗,是光明正大的,成王敗寇,既下場賭,就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無論輸贏,都可以稱一聲英雄。但是有些陰謀則如臭水溝里的老鼠一般,完全見不得人,即使贏了,也讓人不齒。而且在這次的陰謀中,對方視人命如草芥,比如周初一的自盡,肯定就是逼迫所致,如果再想到他那一年多以前就全部患瘟疫去世的家人,更是讓人不寒而栗。這些,都是李淳泫無法接受的。
五哥被皇帝當做棋子,又是少年心性,激發起了野心,在這個層面上,李淳泫可以理解他。但是正如他一直以來堅信的那樣,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做人還是需要一些底線的。有些惡可以不主動去做。五哥用陷害他的方式嫁禍給太子,這樣的手段,令他非常不舒服。哪怕不看什么兄弟情義,純從政治斗爭手段來說,這也是下作的。李淳泫是一個權力欲望不大的人,不過他覺得,如果真是五哥這樣的人上位,那他一定是會去爭的。不僅為了自己,為了最親近的人,也為了這個世界。上位者若沒有基本的道德束縛,在這樣的皇權社會,會做出什么,這是他不敢想象的。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后,第一次認真思考,想要去對付一個什么人。他想讓李淳意付出代價。不過陰謀這種事,他的確不擅長,那么就用陽謀吧。